牙,在古代牙和齒不同意義的兩個字,有牙醫和齒醫之分。現在大多通用,並以牙通稱牙齒。牙的本意指口腔後部的槽牙,齒的本義指門牙。音標發音中,齒音在前,牙音在後。唇亡齒寒就是這個道理,所以齒是前面的門牙,牙是大牙在後面咀嚼用的(咬牙切齒)。不可搞混。
現代醫學裏將牙齒分為正門牙,側門牙,犬齒,第壹小臼齒,第二小臼齒,第壹大臼齒,第二大臼齒,第三大臼齒,誤導了相當壹部分人。
對於齒的解釋是,人類和高等動物咀嚼食物的器官,由堅固的骨組織和釉質構成,每個齒分三部分。下部細長成錐形,叫齒根,上部叫齒冠,齒根和齒冠之間的叫齒頸。按部位和形狀的不同分為門齒、犬齒、前臼齒和臼齒。通稱牙或牙齒。
可見在現代漢語中牙和齒是壹個意思,並沒有區分。但是如果在需要區分的情況下,那麽齒才是門齒,牙是大牙。不可以混淆。通稱情況下也應該全用牙或全用齒。
以下各義項參照《漢語大字典》編寫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牙的解釋:
1.大齒(犬齒)及門齒:~垢。~齦。~磣。~祭。
2.特指象牙:~雕。
3.像牙齒形狀的東西:抽屜~子。又如植物的幼芽。再如雄性動物生殖器,如“~狗”即雄狗。
4.指古代將軍之旗。亦指漢族軍隊主將所在位置。漢族軍隊成建制就地轉化為地方行政單位後,指官署。亦指古代西北少數民族王庭(西北少數民族即戎狄之類,其氏族組織既是生產生活單位,也是作戰單位)。
5.用同“互”,指舊時介紹買賣從中取利的人:~商。~行。~儈。泛指介紹人。案:“牙”上下交錯稱為“咬”,字從口從交,意為上下牙交互,故引申為互相交易之義。
6.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