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什麽是道,道是什麽?

什麽是道,道是什麽?

釋義

解釋之壹

1.真理:客觀運動規律和軌跡,運動定律---就是道。 2.路:街~|鐵~|~聽途說|羊腸小~。 3.水流的通路:水~|河~|溢洪~|黃河故~。 4.方向;途徑:同~|門~|治國之~|誌同~合。

道字照片集錦(20張)  5.方法;技藝:生財有~|醫~|棋~。 6.道,之宇宙大道大道無序乃有序。此乃道也。 7.道理;事理:公~|天~|無~|坐而論~。道:為無論誰想走入將來的路途,先需壹面看“天”,壹面看“地”,後須三思而行;理:根據“天授人權”與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觀念,任何人都能稱“王”,“裏”字有“土”與“田”構成:“土”之謂“合法所得”,“田”謂之“將來、未來的合法所得”。“裏”從時代的需求講為科學發展、以人為本。 8.道德;正義:~義|人~|厚~|古~熱腸(表示待人誠摯熱情)|得~多助,失~寡助。“德”的“雙人部”的其中壹個含義為父母,表示妳的父母壹心都把妳作為他們的“日”,但願妳看事情會看十面,至少妳應了解“百善孝為先”的傳統觀念。 9.用言語表示:~謝|~歉|~別|說長~短|指名~姓。 10.以為;認為:妳~是誰,原來是跑堂的上樓來。 11.線條細長的痕跡:橫~兒|鉛筆~兒|硬在玻璃上劃出~來。 12.學術或宗教的思想體系:傳~|修~|孔孟之~|安貧樂~。 13.中國古代的壹個思想流派:~家。 14.道教的簡稱,也指道教徒:~觀(guàn)|~袍|~士|~姑|老~。 15.中國歷史上的行政區域名。唐代分全國為十道,相當於後來的省;清代和民國初年在省以下府以上設道。 16.某些國家的行政區域的名稱。 17.量詞。①用於某些長條的東西:萬~金光|壹~~水,壹~~山。②用於門、墻等阻隔物:兩~門|壹~防線|壹~高墻。③用於命令、題目等:兩~難題|下壹~死命令。④相當於“層”“次”:省壹~手續|壹***四~菜。 部首查詢:03辶部 18.①未知、神秘、誰也不知道、誰也不能肯定,通“無”:~生壹。②根本、源頭、本源,通“壹”:壹生二。

解釋之二

拼音dào 釋義 綠蔭小道

[2]  (壹)道路。例地道|鐵道|下水道。 (二)途徑;方向。例誌同道合|請妳指條道兒。 (三)道理;正當的事理。例頭頭是道。 (四)方法,辦法;技藝。例門道|醫道|生財之道|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五)德行;封建倫理綱常。例道義|大逆不道。 (六)思想學說或宗教教義。例孔孟之道|傳道|修道。 (七)道家。我國古代的壹個思想流派,以老聃(老子)和莊周為代表。道,可道,非常道。 (八)道教。我國主要教派之壹,創立於東漢時。道教徒;屬於道教的。例道士|道姑|道觀。 (九)民間信仰。例壹貫道。 (十)說。例道白|說東道西|壹語道破。 引申為用話表示情意。例道謝|道歉。 (十壹)歷史上的行政區域。在唐代相當於現在的省,清代和民國初年在省下設道。 (十二)線條;細長的痕跡。例畫了壹橫道兒。 (十三)量詞。例壹道溝|兩道題|裂了壹道縫兒。 道德 dàodé 壹種社會性的意識,是人們***同生活所遵循的行為準則和規範。 〖例句〗遵守公***道德,是人們和諧生活的基礎。 道理dàoli ①事物的規律:老師在講新陳代謝的道理。②情理;理由:他的話有點兒道理。 〖例句〗父親經常給我講如何做人的道理。 道貌岸然 dào mào àn rán 道貌:莊嚴的外貌。岸然:高傲的樣子。多指假裝壹本正經,實際表裏不壹的人。 〖例句〗他道貌岸然地出現在人們面前,使大家心裏覺得很不舒服。

解釋之三

道dào 形聲。字從辵,從首,首亦聲。“首”指“頭”。“辵”指“行走”。“辵”與“首”聯合起來表示“從頭開始行走”。本義:從頭開始行走。啟程。引申義:1.從頭走到尾。2.施行。實行。轉義:1.出發點。啟程地。(圍棋術語)格點。(哲學名詞)起點。原點。(宗教名詞)道教。道家。道士。2.完整的壹條(路途)。完整的壹段(行程)。(哲學名詞)事理。規律。政治主張。思想體系。3.(行政區劃名)壹條路途兩邊的居民點。區域。4.入手點。門檻。方法、技術、技藝。說明:1.《易經》:“壹陰壹陽謂之道”。意思是:陰陽的交合是宇宙萬物變化的起點。或者說:陰陽是世間萬物的父母。2.漢語常用語“道謝”在字面上的意思是:賓客在主人家門口上路之前說感謝話。 道,所行道也。――《說文》 壹達謂之道。――《爾雅》 道坦坦。――《易·履》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澮,澮上有道,萬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禮o地官o遂人》。註:“途容車壹軌道容二軌,路容三軌。” 大道甚夷,而民好徑。――《老子》五十三章 道聽而途說。――《論語·陽貨》 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裏耳。――《史記o項羽本紀》 道渴而死。――《山海經·海外北經》 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記·陳涉世家》 又如:大道,問道於盲;要道;人行道。

解釋之四

1. 道德。《易·系辭上》:“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漢 荀悅《漢紀·高祖紀壹》:“夫立典有五誌焉:壹曰達道義,二曰彰法式,三曰通古今,四曰著功勛,五曰表賢能。” 唐 李山甫《酬劉書記壹二知己見寄》詩:“自喜幽棲僻,唯慚道義虧。” 明 馮夢龍《夢磊記·寓傳訛信》:“他與我道義文章非泛有。” 明 李贄《與周貴卿書》:“仆與先公正所謂道義之交者。” 2. 闡明:《史記·太史公自序》:“《書》以道事,《詩》以達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義。”

編輯本段康熙字典

〔古文〕?衟?《唐韻》徒皓切《集韻》《韻會》《正韻》杜皓切,?陶上聲。《說文》所行道也。《爾雅·釋宮》壹達謂之道路。《詩·小雅》周道如砥。《前漢·董仲舒傳》道者所由適於治之路也。 又《廣韻》理也,眾妙皆道也,合三才萬物***由者也。《易·系辭》壹隂壹陽之謂道。《又》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書·大禹謨》道心惟微。 又順也。《書·禹貢》九河旣道。《註》順其道也。 又國名。《左傳·僖五年》江黃道柏。《註》道國,在汝南安陽縣南。 又《韻會》州名。漢屬零陵郡,唐營州,攺道州。 又當道,草名。《博雅》當道,馬舄也。 又《集韻》《韻會》大到切《正韻》杜到切,?陶去聲。《正韻》言也。《孝經》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大學》如切如磋者,道學也。 又由也。《禮·禮器》茍無忠信之人,則理不虛道。《中庸》尊德性而道問學。 又治也。與導同。《論語》道千乗之國。《史記·文帝紀》道民之略,在於務本。 又引也。《左傳·隱五年》請君釋憾於宋,敝邑為道。 又從也。《前漢·淮南王傳》諸使者道長安來。《山海經》風道北來。《註》道,從也。 又《字匯補》動五切,音覩。《易林》冬藪枯腐,當風於道。蒙蔽塵埃,左氏勞苦。 又葉徒厚切,頭上聲。《詩·衞風》墻有茨,不可道也。葉下醜。

編輯本段說文解字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二辵部道 所行道也。從辵從?。壹達謂之道。?,古文道從?寸。徒皓切〖註〗衟、?,亦古文道。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註』 所行道也。毛傳每雲行道也。道者人所行。故亦謂之行。道之引伸為道理。亦為引道。從辵首。首者,行所達也。首亦聲徒晧切。古音在三部。壹達謂之道。釋宮文。行部偁四達謂之衢。九部偁九達謂之馗。按許三偁當是壹例。當作壹達謂之道。從辵首。道人所行也。故從辵,此猶上文邍人所登故從辵也。自邍以下字皆不系於人。故發其例如此。許書多經淺人改竄。遂不可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