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大的筆畫

大的筆畫

大的筆畫是3畫。

大的介紹:

是漢語通用規範壹級漢字(常用字),讀作dà、dài、tài,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本義是容量、體積、面積、數量、力量、年齡等方面超過壹般或超過所比的對象,與“小”相對,後引申出“範圍程度深廣”、“年輩較長”、“再”等意義,又作為敬詞來使用。

到了秦代小篆階段,字的形體便已訛變到只見人頭、手和特長的兩腳,不見人的軀體了。至於漢隸時,又進壹步把字體從線條化演變為筆畫化,人的兩手已變成壹橫,頭頸和雙腳已變為壹撇壹捺。最終發展成為今天的楷書“大”字。

六朝以前,沒有“太”字,“大”即是“太”,古音也讀“大”為“太”,如“大守”、“大上”、“大後”,亦即“太守”、“太上”、“太後”;六朝以後才另造“太”,把“大”和“太”兩字的形、音、義區別開來。

漢字“大”的本義,原是在數量、面積、容積等方面與“小”相對的概念,後來才引申出“範圍程度深廣”(如“大幹壹場”,“大鳴大放”)、“年輩較長”(如“老大”、“大爺)和“再”(如“大前天”)等意義;又作為敬詞來使用(如“大作”、“大帥”)。

康熙字典:

又初也。《禮·文王世子》:天子視學,大昕鼓徵。註:日初明,擊鼓徵召學士,使早至也。又徧也。《禮·郊特牲》:大報天而主日。又肥美也。《儀禮·公食大夫禮》:士羞,庶羞皆有大,贊者辨取庶羞之大,以授賓。註:大,以肥美者特為臠,所以祭也。

又過也。《戰國策》:無大大王。又長也。《爾雅·釋器》:珪大尺二寸謂之玠。疏:大,長也。又都大,官名。宋制有兩都大,壹提舉茶馬,壹提點坑冶鑄錢與提刑序官。又措大,士也。《書·言故事》:窮措大,眼孔小,與錢十萬貫,塞破屋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