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中國的漢字文化是起源於那裏的?

中國的漢字文化是起源於那裏的?

在有關創造漢字的傳說中,倉頡造字說,是壹種有價 值的傳說。這種傳說最早出現在戰國時代的文獻裏。《呂 氏春秋·君守》說:“奚仲作車,倉頡作書,後稷作稼,臯陶 作刑,昆吾作陶,夏鯀作城,此六人者,所作當矣。”《荀 子》、《韓非子》也有關於倉頡造字之說。到了秦漢時代,倉 頡造字說流傳更廣,影響更深。《淮南子·本經訓》有“昔 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的傳說。李斯統壹文字時 所用的課本,第壹句就是“倉頡作書”,所以稱作《倉頡 篇》。把前人傳說吸收後加以整理,正式寫入早期漢字史 的是東漢的許慎。他在《說文解字·敘》裏說:“及神農氏 結繩為治而統其事,庶業其繁,飾偽萌生。黃帝之史倉頡, 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又 說:“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文心雕龍·練字》沿 襲許慎的說法,才有了“文象立而結繩移,鳥跡明而書契 作”的名句。 對於倉頡造字說,過去的歷史學家們著眼於考證倉 頡是否實有其人,如果有,大約在哪個時代。由於確鑿史 料的缺乏,很難得出結論。而在我們看來,倉頡造字說的 可取之處,主要在於它說出了漢字起源的壹些道理,許多 是很有參考價值的。 倉頡是史官,因集中使用原始文字,得以對群眾自發 產生的字符加以規整。《荀子·解蔽篇》說:“故好書者眾 矣,而倉頡獨傳者,壹也。”對“壹”字有不同的理解,有人 解釋作“專壹”,把《荀子》這句話理解成:“倉頡只是眾多 好書者中由於用心專壹而最有成就的壹個”。又有人以 “壹”為“同壹”、“統壹”,認為《荀子》這句話應當理解為倉 頡整理過文字。其實,《荀子·解蔽篇》所說的“壹”指正 道,也就是正確的規律。“壹”與“兩”相對,不受邪說的蒙 蔽叫作“壹”。荀子認為,後稷之於稼,夔之於樂,舜之於 義,和倉頡之於書壹樣,都是因為專門從事某方面的工 作,從而掌握了正確的規律,才能獨傳。倉頡是壹個因為 集中使用文字而摸著了它的規律從而整理了文字的專 家。在漢字從原始文字過渡到較為規範的文字的過程中, 他起了獨特的作用。可以推斷,這樣的壹個人,在漢字起 源階段的晚期,壹定會存在的。 “倉頡”出現的時代,應在原始漢字有了壹定數量的 積累階段,也就是中華民族由蒙昧走向文明的初期。說他 在神農氏之後的黃帝時代,是因為黃帝代表中華民族*** 同的祖先,黃帝時代是中華文明的發源時代,至於具體的 時間,是不足為據的。 (三)遠古文物顯示的蛛絲馬跡 傳說畢竟不是確鑿的史料,漢字起源的確切時代和 起源時的狀況,曾經那樣模糊。近六十年來,現代考古學 在中國興起,古代文化的謎壹個個從地下揭曉。關於漢字 的起源,也有了更多的考古資料顯示了蛛絲馬跡。 殷墟甲骨文產生在商代後期,約為公元前十四至前 十壹世紀。這時的漢字已經是可以較好地紀錄漢語的文 字系統。這種漢字的實際面貌表明,它不但經過相當長時 期的積累,而且經過某種程度上的整理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