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田稷子退賄請罪》原文
戰國時期,齊國有壹位丞相叫田稷子。壹天,他匆匆來到齊王宮中,對齊王說:“為臣有罪,已受母親訓斥,現請君王治罪!”齊王被弄糊塗了,心想近來田稷子沒有辦錯什麽事,會有什麽罪呢?
事情原來是這樣的。
這天,田稷子帶了兩千金子回到家裏,交給了母親。母親見兒子拿回來這麽多金子,不由壹楞,馬上問:“妳擔任丞相已三年,拿回來的俸祿從來沒這麽多,這麽多金子是從哪裏來的?受之有沒有愧?”
聽母親這樣問,田稷子臉紅了,承認是部下送的。
母親聽了很生氣,訓斥兒子說:“我聽說讀書人應當有道德修養,品行純潔,行為端正。作為官員,辦事要盡職盡責,公正無私,時刻想著不取不義之財。”
見田稷子低頭默默不語,母親又說道:“現在齊王信任妳,封妳為丞相,給妳優厚的俸祿,妳就應當全力把國家的事情辦好,要忠於職守,還要廉潔奉公,任何情況下也不能放縱自己。這樣,自己也可以避免災禍。可是,妳做得又怎樣呢?”
田稷子聽了母親的訓導,羞愧不已,連連認錯。
田母見兒子已經知錯,又說:“做大臣對國家不忠,與做兒對父母不孝壹樣。不義之財,我不能要;不孝的兒子,我也不能要。妳自己看應該怎麽辦吧!”
田稷子不敢耽誤,連忙把兩千金子全部退了回去。然後,又親自來向齊王請求治罪。
齊王聽了田稷子的述說,見他能知錯就改,便赦免了他。田母因教子有方,深明大義,受到了齊王的嘉獎。
二、閱讀題答案:
1.查字典。
“義”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節________;“義”用部首查字法應查________部。
“義”在字典裏有四種解釋:①公正的;②人與人之間的感情;③符合正義或大眾利益的;④意思,意義。“不義之財”的“義”應選第________種解釋,“深明大義”的“義”應選第________種解釋。
參考答案:
Y yi 、③ ①
2.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
(1)教子有方:________
(2)羞愧不已:________
(3)受之有愧:________
參考答案:
(1)教育子女方法得當。(2)感到羞恥和慚愧不止。(3)接受感到愧疚。
3.在括號內填上合適的詞。
( )的品行 ( )的俸祿
( )的田稷子 ( )的田母
參考答案:
純潔的品行、優厚的俸祿、知錯就改的田稷子、教子有方的田母
4.讀了這篇文章,妳想對以下兩個人物說什麽?
田稷子:________
田母:________
參考答案:
提示:扣住田稷子知錯、認錯、改錯作答;田母扣住教子有方作答
2. 晏子相齊的閱讀答案1.晏嬰,字平仲。夷維(今山東高密)人 。先後在齊靈公、齊莊公、齊景公手下工作,(他)因勤儉節約而得到齊國的重用。擔任齊國丞相後,吃飯從來不吃兩份肉(就是只吃壹個葷菜),他的妻妾也 *** 絲質的衣裳。他在朝廷上,國君問到他,他就正直地陳述意見,國君沒有問道他,他就正直地做事。國君(的指示)有道理,就服從命令去做,國君(的指示)沒有道理,就根據命令斟酌情況去做。憑借這些,他歷經三世齊君,都能揚名諸侯。
2.晏子出任齊國丞相,過了三年,政治清平百姓高興。梁丘據見到晏子吃午飯,肉卻不夠,便告訴了齊景公。第二天,齊景公割了壹塊地將要分封給晏子,晏子卻推辭而不接受,他說道:“富貴了而不驕橫的人,我沒聽說過;雖然貧困但不怨恨的人,我晏嬰就是這樣的。之所以貧困卻不怨恨的原因,是用善良來作為老師。現在如果封地了晏子,是給我變換了老師,那樣就是老師為輕,封地為重了啊,所以請不要分封。”
註釋
萊:即萊洲,治所即今山東萊州市。
夷維:萊的邑名,今山東高密。
君語及之:國君問到他。
即危言:就正直地陳述意見。危,高聳,引申為正直。
順命:順著命令去做。
衡命:根據命令斟酌情況去做。衡,權衡,斟酌。
三世:指靈公、主公、景公三世。
相:到。擔任丞相
說:同“悅” 愉快
易:變換,更換
3. 田稷子退賄請罪要原文齊田稷母齊田稷子之母也.田稷子相齊,受下吏之貨金百鎰,以遺其母.母曰:“子為相三年矣,祿未嘗多若此也,豈修士大夫之費哉!安所得此?”對曰:“誠受之於下.”其母曰:“吾聞士修身潔行,不為茍得.竭情盡實,不行詐偽.非義之事,不計於心.非理之利,不入於家.言行若壹,情貌相副.今君設官以待子,厚祿以奉子,言行則可以報君.夫為人臣而事其君,猶為人子而事其父也.盡力竭能,忠信不欺,務在效忠,必死奉命,廉潔公正,故遂而無患.今子反是,遠忠矣.夫為人臣不忠,是為人子不孝也.不義之財,非吾有也.不孝之子,非吾子也.子起.”田稷子慚而出,反其金,自歸罪於宣王,請就誅焉.宣王聞之,大賞其母之義,遂舍稷子之罪,復其相位,而以公金賜母.君子謂,稷母廉而有化.詩曰:“彼君子兮,不素飧兮.”無功而食祿,不為也,況於受金乎!頌曰:田稷之母,廉潔正直,責子受金,以為不德,忠孝之事,盡財竭力,君子受祿,終不素食.田稷子在戰國時代齊宣王駕下為相.離職回鄉時,拿出百鎰黃金孝敬母親.其母問何處而來,田稷子說是別人送的.母親說:"象妳這樣處理官事,不是我所希望的.皇上讓妳做官,給妳很高的俸祿,妳就應壹心為國,把正經事做好.壹個人做了官,只有忠於職守,廉潔公正,才能取信於民,自己也才能避免災禍.可妳呢……" 田稷子說:"我這樣做,全是為了孝敬母親呀!"母親更生氣了,傷心地說:"做相不忠,和做兒子不孝壹樣.不忠的官員,民眾怨恨;不孝的兒子,為母也不能要."。
4. 晏子之禦者 譯文和答案.
晏子之禦者
晏子為齊相,出,其禦②之妻從門間③而窺。其夫為相禦,擁大蓋,策駟馬,意氣揚揚,甚自得也。既而歸,其妻請去。夫問其故,妻曰:“晏子長不滿六尺,身相齊國,名顯諸侯。今者妾觀其出,誌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長八尺,乃為人仆禦,然子之意,自以為足。妾以是求去也。”其後,夫自抑損④。晏子怪而問之,禦以實對,晏子薦以為大夫。
註釋
①本文選自《晏子春秋·內篇·雜上》。②禦:車夫。③間:縫隙。④抑損:謙虛退讓。
閱讀訓練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策駟馬 ____ ②甚自得也 _____ ③夫自抑損_____
④晏子怪而問之_____ ⑤晏子薦以為大夫_______
2.選擇對加點詞解釋正確的壹項。
①其妻請去( )
A.前往 B.除去 C.離開 D.過去
②禦以實對 ( )
A.正確 B.對證 C.回答 D.隊列
3.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
①晏子是齊國的國相,文中表現他是壹個誌得意滿的人。( )
②“其禦之妻從門間而窺”句中的“窺”音ku ,意思是縫隙。( )
③車夫在聽了妻子的話後,仍無所改變。( )
④車夫之妻埋怨丈夫給身高不足六尺的晏子趕車太丟人。( )
⑤文中“大夫”為春秋戰國時的官名,並非現在的醫生。( )
4.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晏子怪而問之,禦以實對。
譯文:
②既而歸,其妻請去。
譯文:
5.本文記敘了晏子車夫的轉變過程,表現了車夫的_________品質,從側
面烘托晏子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高尚品格。
6.妳認為誰最值得妳學習?請說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鞭打 ②非常 ③謙虛退讓 ④奇怪 ⑤推薦2.①C ②C3.①X ②X ③X ④X ⑤√ 4.①晏子覺得奇怪,問他原因,車夫把實情告訴了他。②不久(車夫)回來了,他的妻子請求離去。5.知錯就改,誠實可信 謙虛 任人唯賢6.略(只要觀點與理由壹致即可)
譯文
晏子做齊國的國相,出門(的時候),他車夫的妻子從門縫偷偷地看。(看到)他的丈夫為晏子駕禦車馬,抱持著大圓車蓋,駕著四匹大馬,意氣風發,十分得意。過了壹陣子,(車夫)回來了,他的妻子請求離去。丈夫問什麽原因,妻子說:“晏子身高不到六尺,在齊國做國相,在諸侯之中很有名。剛才我看到他出門,誌向和考慮都很深遠,常常以為自己不如別人。眼下妳身高八尺,才是人家的車夫,然而妳的表現,(已經)自認為很滿足了。我就因為這個才要求離開的。”這以後,車夫就謙虛退讓了。晏子覺得奇怪,問他原因,車夫把實情告訴他,晏子推薦他當了大夫。
5. 求《晏子相齊》的閱讀題及答案(越詳細越好)晏子相齊,三年,政平民說。梁丘據見晏子中食,而肉不足,以告景公。旦日,割地將封晏子,晏子辭不受,曰:“富而不驕者,未嘗聞之。貧而不恨者,嬰是也,所以貧而不恨者,以善為師也。今封,易嬰之師,師已輕,封已重矣,請辭。”
9.解釋加點的字。(2分)
①政平民說 說:
②易嬰之師 易:
10.解釋“相”在下面句子中的意思。(2分)
①晏子相齊: 相
②雞犬相聞; 相
11.翻譯畫線句子。(2分)
譯文;
12.晏子為什麽辭賞? 用壹句話概括他的為人。(2分)
答案參考:
9.①同“悅” 愉快 ②改變 10.①做丞相 ②互相 11.貧窮卻不感到遺憾的原因,是把“善”當作老師呀。12.以善為師 廉潔奉公
6. 名人的母親教子的故事有哪些歐母畫荻教子習字 孟子的母親——“孟母三遷” 嶽飛的母親——“嶽母刺字” 歷史上,中國出現了許多偉大而著名的母親.中國古代就有“四大賢母”之說———孟母之外,尚有嶽飛的母親、被譽為“鄉野賢母”的姚太夫人,“畫荻教子”的歐陽修之母鄭氏,“使人感動得潸然淚下”東晉名將陶侃的母親湛氏. 不義之財 田稷子,戰國時齊國的相國.壹次,他收受了下屬官吏賄賂的黃金百鎰,並用這些黃金來孝敬自己的母親.田母非常詫異,於是責問田稷子說:“妳雖然為相已經3年了,但妳的俸祿大概還沒有這麽多吧?這些金子難道是德行純潔的正人君子應該得到的嗎?我怎麽能收留下這些金子呢?”田稷子跪著向母親解釋說:“這些金子確實是下屬送給我的.”田母嚴肅的訓斥田稷子說:“我聽說士大夫要修身潔行,不能隨便收受人家的東西,壹定要註意做到潔身自好、言行壹致、忠誠守信、辦事公正,眼下妳卻不是這樣,遠離了做臣下的要求.像這些不是從正道上來的財物,我是不會享用的.妳這樣做就是不肖之子,不是我的兒子.妳快起來吧!”田稷子感到非常羞愧,急忙拿著這百鎰黃金退了出來.他先將那些受賄的黃金退還屬吏,然後背著草席去向齊宣王請罪.齊宣王明白了此事緣由,很欽佩田稷子母親的高尚情操和義舉,於是贈以公金,並赦免了田稷子的罪,恢復了他的相職. 這則成語故事歌頌了田稷母親教育兒子拒收不義之財的高貴品質,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和啟示作用.典故出自漢代劉向著的《烈女傳·齊田稷母》:“田稷子相齊,受下吏之貨金百鎰,以遺其母.其母曰:‘子為相三年矣,祿未嘗多若此也,豈修士大夫之費哉.安所得此’對曰:‘誠受之余下.’其母曰:‘吾聞士修身潔行,不為茍得……不義之財非吾有也,不孝之子,非吾子也,子起.’田稷子慚而出,返其金.” .孟母三遷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故事講的就是孟母為了使孟子有壹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曾經三次搬家.孟子不努力學習,孟母氣憤地割斷正在織布的紗線,以此教育孟子堅持不懈地學習的事. 孟子的母親是在三個地方之間搬遷,即:居住之所近於墓、近於屠、學宮之旁,搬遷的次數實際上是兩次.“三”字類似的用法如“韋編三絕”等. 孟母斷織 孟子之少也,既①學而歸,孟母方績②,問曰:“學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③斷其織.孟子懼而問其故.孟母曰:“子④之廢學,若我斷斯⑤織也.夫君子學以立名,問則廣知,是以⑥居則⑦安寧,動則遠害.今而廢之,是不免於斯役,而無以離於禍患也.……”孟子懼,旦⑧夕⑨勤學不息,師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謂孟母知為人母之道⑩矣.——選自《列女傳》 3.嶽母刺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