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án tǐ zì
已有簡化字代替的漢字
中華民族是壹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傳統的古老的民族,有著她過去光輝燦爛的壹頁,而她過去的輝煌又主要是靠漢字——確切地說,應該是繁體字壹壹流傳下來的,繁體字與歷史文化傳統緊密地聯系在壹起,不可分離。這種牢不可破的結合又賦予繁體字某種特殊的意義,使她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中國古代文明的代名詞,象征著五千年的古國文明,象征著國家的統壹,象征著民族的團結,象征著悠久燦爛的文化。
同時,漢字又是美學的對象,在數千年的發展中相繼創造了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多種字體,發展了書法藝術、篆刻藝術、解字遊戲,促進了國畫藝術,使人們獲得很大的美學享受和精神享受,因此在人們心目中留下了高大的美學形象,形成了其他文字無法比擬的審美心理。
漢語社團的成員由於長期受到漢文化的熏陶,在審美心理上逐漸達成以漢字尤其是繁體字為親、為美、為不怪,而以其他文字為疏、為怪、為不美。壹個象征心理,壹個審美心理,結合起來便成為壹種巨大的引力,人們是很難擺脫繁體字的誘惑的。拿最初用慣了繁體字而後來改用簡化字的前輩們來說,他們見到繁體字自有壹種老朋友久別重逢時似的喜悅,他們自然不會拒絕繁體字的使用,猶如筷子刀叉之於我們,我們倒更寧願使用筷子壹樣,除了習慣,其中還有情感的因素,情人眼裏出西施,更何況繁體字本身就很美呢!
對於年青的壹代來說,他們長期生活在高度的現代文明中,也正是由於他們長期生活在高度的現代文明中,繁體字本身所散發出的古典美就更具魅力,這種魅力對他們來說是無法抗拒的,出於對美的追求,他們在不知不覺中也會接受繁體字。當然,現在使用繁體字並非都源於對美的追求,那種極力附會風雅,但又苦於無法像古人那樣吟詩填詞作賦,於是只好借助壹二繁體字來顯示自己學問的,也不乏其人,但這畢竟只是極少數。
其次,跟書法藝術有關。語言文字是信息的載體,在訴諸人類理智的同時,她又具有美感,訴諸人類的感情和對美的感受。有“熏陶後壹代手眼胸懷”之謂的漢字書法就是如此,是寫出來的藝術,濃縮著千姿百態的美,人們從中可以領略到無窮無盡的享受與樂趣。她所造成的影響,波及四海,經久未衰。世界上還沒有哪壹種文字像漢字這樣成為壹種地位很高的藝術對象,可以這麽說,只要漢字存在壹天,作為壹門獨立的藝術,她的影響就絕不會消失。漢字書法藝術的這種影響,又主要是通過歷代名士大家的法帖來完成的,於是人們紛紛摹仿之,效法之。
目前,在經濟上大陸遠不如港澳臺地區及很多西方國家發達。隨著改革開放的進行,大量洋時髦的東西湧入中國,以港澳臺地區及東南亞某些國家為背景的繁體字也重新進入到大陸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在雄厚經濟實力等因素的促成下,繁體字已經取得了明顯的心理上的優勢,以致在某些人的心目中,仿佛她己不再是大陸土生土長的,而是通體散發著洋味的舶來品,就像漢語拼音在某些人心目中己變成了洋文壹樣,同樣令人肅然起敬。愛戴若斯,加上其他種種原因,致使簡化字腹背受敵,在內外夾擊下,簡化字也就不得不放棄部分陣地了。在導致當前社會用字繁化的諸多因素中,這可以說是最主要的壹個。
標準
各個使用繁體字的地區都有相應的規範∶
臺灣∶標準為《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次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和《罕用字體表》。標準寫法和中國大陸的繁體寫法有些地方不同,「黃(田字出頭)」,臺灣為「黃(田不出頭)」;香港為「骨,下為兩橫」,臺灣為「骨,下為“點提”」,中國大陸為「骨」;香港為「衞」,臺灣為「衛」等等。
香港∶以《常用字字形表》為準。香港和臺灣的差異整體來說並不算多,像「攜」等字,都顯得壹致。但也有些字的分別則較明顯,如「充」與「充」、「讀」與「讀」、「裏」與「裏」、「著」與「著」等,前者為香港標準寫法,後者為臺灣標準寫法。
中國大陸∶以《簡化字總表》和《新華字典》(繁體字版)上的為準。部份寫法有類似簡體字的整理,使中國大陸的繁體字與臺灣、香港的繁體字有些差異,沒有那麼符合字源。如臺灣、香港均以「沖」、「呂」、「貓」為正體字,但大陸的繁體字,則仍要寫作俗寫的「沖」、「呂」、「貓」。此外,中華人民***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了《中華人民***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用來推行「規範漢字」。經中華人民***和國國務院批準,公布了《漢字簡化方案》,表明當前推行的規範漢字為簡化字和傳承字。繁體字只在特別情況——如編寫文字學的書籍、練習書法、出版古籍等時候使用。在壹般情況下,繁體字被視為不規範、不可使用的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