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古人曾用貝殼作為貨幣,有哪些字來證明

古人曾用貝殼作為貨幣,有哪些字來證明

在人類早期的經濟活動中,壹種名為貨貝的貝殼,以其堅固耐磨、光潔美麗、易於攜帶和具有自然單位的特點,充當了商品交換的媒介,這即是最原始的貨幣。在貨幣史上,用貝殼當貨幣流通時間也較長,使用更廣,世界上許多民族都有用貝殼充當貨幣的歷史。600年前,偉大的航海家鄭和下西洋時,船隊到達印度洋的島國馬爾代夫,當時叫溜山國。據隨行的鞏珍在所著《西洋番國誌》記載,當地的商業貿易以銀幣交易,但是有意思的是,這裏卻供應外國通行的貨幣——貝殼。原來馬爾代夫的許多珊瑚島礁盛產壹種貝殼,當地人采集貝殼,堆積如山,待貝殼裏面的肉腐爛後,將貝殼洗凈,然後販賣給暹羅(今泰國)、榜葛刺國(今孟加拉)等國作為市面上流通的貨幣。據考證,明代在雲南部分地區也通行以貝殼作為流通的貨幣,是否由暹羅輾轉而來,尚不得而知。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學而》)孔子的名言不但國內人人皆知,就是外國人接待中國賓客時,也時常引用這句話,增加了彼此友好的氣氛。

“朋”這個字何以由雙月合成?見慣不怪,似乎少有人提出疑問。筆者看到壹篇散文,由“朋”的造字聯想到對朋友的感想,文章的大意是,兩個月亮合成“朋”字,壹個月亮好比壹個單獨的人,雖然可以照亮自己,但如果有了另壹個月亮,即有了朋友,就更光亮了,這就是朋友帶來的溫暖。作者如果是抒發自己對朋友的體會和感想,這樣說未嘗不可。若以為“朋”字的結構本來就是由雙月合成,則是極大的誤解。

《漢語大詞典》對“朋”字的解釋有十四種之多,前面的六種是現今通用的義,如做朋友、結交、結黨、朋黨、相類、壹起等解。後面的幾種則現今已很陌生了,如朋通馮、通風、通崩、姓氏等。只有第七種作“古代貝幣單位”解,並引《詩經》“既見君子,賜我百朋”(《詩經·小雅·菁菁者莪》)為證,這才是“朋”的初義。

文字的創造和字義的演變深化,壹般都是先具體,後抽象,朋作為貝幣是實物,但用來表示友誼,已經抽象化了,所以朋友的義是後起的,貝幣的義是原始的。

把單個的貝加工穿孔,用繩子穿起來,叫串,兩串貝在壹起,便叫作朋。附圖壹是金文中的貝氏徽,畫的是壹個人肩挑兩串貝,是很生動的朋字。單個的貝是象形字,它的演變過程,見附圖二。穿在壹起的貝稱串,附圖三是甲骨文和金文的朋,省去了圖壹中的人,它們和現今楷書的朋,已經大不相同,楷書中的兩串貝已變成雙月,面目全非,但放在壹起,還可以看出它們的潛在聯系。古代以五貝穿在壹起,稱為壹“串”(壹說十貝為壹串,但因地區、時代而異),兩串為壹朋。附圖壹和圖三中即是成串的朋貝。

貝有真貝仿貝之分,“朋”是真貝,仿貝是用石、銅、玉等材料仿制真貝,是因真貝供應量不足所引起。真貝只產於印度洋、太平洋西北部和我國南海西沙群島等處,其中又以背部有環紋、外殼光澤、非常美麗的貝殼最有名。貝在動物學分類上屬“寶貝屬”(Cypraea),屬下有好些種,貨幣之貝稱貨貝或錢貝(Cypraeamoneta)。錢貝中大多數都是“虎斑寶貝”,學名為C.tigris(指斑紋像虎紋)。西晉人木華,寫有壹篇著名的《海賦),內有“豈徒積太顛之寶貝,與隨侯之明珠”,引用了紂王拘文王的典故,說周朝的太顛(人名)積聚了很多寶貝,獻給紂王,紂王得到寶貝,就釋放了文王。這是有關寶貝的最早記載。狹義的寶貝專指錢貝,後世把壹切貴重的東西,都稱寶貝,那是廣義的寶貝。

貝幣的價值,視其大小而定,我們不知道商周時的貝幣如何區分大小,但《漢書·食貨誌下》按貝的大小,分為五品,第五品太小,不能算貝貨,實際是前四品,依次分為大貝、壯貝、幺貝、小貝,它們各有壹定的尺寸和折錢的標準,如大貝,長四寸八分以上,值錢二百壹十六,小貝,長壹寸二分以上,值錢十。這個記載自然是有壹定的歷史沿襲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