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李漁
翻譯:
菊花是秋天裏的牡丹、芍藥。它們在品種繁多這壹點上相同,在花色齊全這壹點上也相同,在花期持久這壹點上,菊花還超過了牡丹和芍藥。自古以來種植方面的書,講述其他的花都很簡略,唯獨在講述牡丹、芍藥和菊這三種花時很詳細。人們都說這三種花可以等量齊觀、平起平坐,我偏偏認為它們截然不同,區別就在前兩者是大自然造出來的,後壹個是人工造出來的。為什麽這樣說呢?牡丹、芍藥的美,全都依靠自然,而不是人創造的。種植這兩種花,不過冬天施點肥,夏天澆點水,如此而已,再也不用費什麽勁了。當其開花的時候,色彩爛漫,絕不因為人對它投入的精力少而減弱它的嬌美和色彩啊。菊花的美,卻大部分依靠人力,較少依靠自然。種菊花的人,在它還沒有種到土裏之前,就要承擔選種和碎石治土的工作,菊花種到土裏,還有壹些插標記、做記錄的事情要做。花還沒有發芽破土之前,就已經耗費了相當的人力。但是真正的辛苦勞累卻在分秧栽種之後才開始,防旱啦,防澇啦,摘頭啦,掐葉啦,去蕊啦,接枝啦,捉蟲子、挖蚯蚓、防止病蟲害啦,這都是在花還沒開的時候,費盡人力,期待老天爺讓花開得盡如人意。到花有了骨朵而又沒開之前,還要時刻惦記防止雨淋、霜打,勤勤懇懇地束枝系蕊給花造型,不嫌勞苦和麻煩,不分晝夜地給花澆水,辛辛苦苦地壹朵壹朵地給花上色,這壹切地辛苦勞累,都是為了用人力來彌補自然的不足。為了菊花,種花的人從春天到秋天,從早上到晚上,沒有壹刻能休息。壹定要這樣,菊花才能長得豐滿、艷麗,堪稱美觀,不然的話,就長相萎瑣的野菊花沒什麽兩樣,只有裝點籬笆的份兒。如此說來,菊花的美並不是大自然造就的,而是靠人雕琢出來的。既然是人的力量,卻要歸功於自然,把菊花與牡丹、芍藥這兩種不用花費辛勞的花同樣對待,這不是是非不分、公私不明嗎?我知道掌管花開花謝、暗中評判,從而決定哪種花好、哪種花壞的,壹定是花神。自從有菊花以來,高人雅士無不竭力贊美它,我卻反其道而行,並不是我非要跟陶淵明作對。種菊花的人辛苦了壹年才造就了菊花,不贊美他們巧奪天工的創造力,就是只知道花好,卻不知花的創造者,飲水忘源,把取水的人丟在壹邊,能心安理得嗎?以前題詩詠菊的人都是這麽做的。我提出這個想法,是為了替菊花報恩,是出於對菊花的深愛,並不是想貶低它。我曾經細心觀察不辭辛勞種養菊花的老園丁,感慨於那些修身治學的文人學者。如果他們都能像園丁種菊花那樣勤勤懇懇,不圖安閑,磨礪身心,哪有不成為聖賢的道理呢?如果用園丁那樣的恒心和耐性攻讀詩書、求取功名,還愁做不了高官嗎?只是文人們愛學問愛功名的心情,終究不如老園丁愛菊深切。有什麽辦法呢?
2. 《螃蟹》閱讀答案螃蟹的殼很硬,上面有壹些淡淡的花紋.它的眼睛很小,像兩顆黑色的米粒,壹碰就縮回去.螃蟹的前兩只腿像鉗子,夾住妳的手指會使妳感到很疼.如果妳用棒逗它玩,它就發怒了,兩只“鉗子”舉得老高老高,壹副兇狠狠的樣子. 螃蟹有8條腿,它的爪很細、很尖,爪上還長著壹些細毛毛.它是橫著走路,怪不得它在水裏“橫行霸道”呢!它走起路來,8條腿靈活地擡起,落下,沙沙地響.它的腹部有壹個白色的臍片,像壹扇大門,三角形的是公蟹,圓形的是母蟹.母蟹產的卵是黃色的,粘在壹起,像很小的米粒,它的卵就藏在“大門”裏面.小螃蟹剛出生就被媽媽關在“大門”裏,就像小袋鼠藏在媽媽的“口袋”裏壹樣:也許螃蟹媽媽害怕小螃蟹出來和別的“小孩”打架.螃蟹有兩片方形的嘴唇,喝水時壹張壹合,有時還吐出壹串串珍珠似的水泡兒. 有壹次,我捉了壹只螃蟹.第二天壹看,怎麽成了兩只?我碰了碰其中的壹只,它沒有動,翻過來壹看,原來是螃蟹殼.二叔告訴我,它們到了壹定的年齡就脫掉黑色的舊殼,換上新殼,新殼是褐色的,很嫩很嫩. 為了度過寒冷的冬天,在凍土之前,螃蟹就用兩只“鉗子”挖壹個扁圓形的洞.挖完以後,這個整天揮舞大“鐵鉗”的螃蟹就鉆進去呼嚕呼嚕地冬眠了,壹直到第二年春天才醒來. 1.查字典. “蟹”字按部首查字法應先查( )部,再查( )畫;按音序查字法應先查音序( ),再查音節( ).2.讀短文,填空. 螃蟹的殼很( );眼睛很( ),爪很( )、很( );它有( )條腿;它的腹部有( )的臍片,其中公蟹的臍片是( )形,母蟹的臍片是( )形. 3.作者說:“小螃蟹剛出生就被媽媽關在‘大門’裏,就像小袋鼠藏在媽媽的‘口袋’裏”,是用了什麽修辭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螃蟹有時在喝水時還吐出壹串串珍珠似的水泡兒”用了________的修辭方 法.妳能再用此修辭方法造壹個句子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螃蟹到了壹定年齡就( ),其中舊殼是( )色的,新殼是( )色,冬天的時候,它還會進行( ),直到來年春天才醒過來. 6.本文屬於 [ ]A.說明文B.記敘文C.議論文 7.根據文章,妳談壹下對成語“橫行霸道”的理解,並聯系實際說壹說妳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答案:1.蟲,13,X,xiè 2.硬,小,細,尖,8,白色,三角,圓3.擬人4.比喻 書籍是屹立在時間的汪洋大海中的燈塔.(答案不唯壹)5.脫殼,黑,褐,冬眠6.A。
3. 吃螃蟹文言文提首詩蟹是我國諸多美食佳饌中的珍品.古往今來,不少文人墨客啖蟹、品蟹、詠蟹、畫蟹,留下了許多軼聞雅事,為人們品味蟹饌平添幾分韻味.
戰國時期的荀子,在《勸學》中說:“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所寄托者,用心躁也.”螃蟹實際上是有“八跪”(八條腿),
但是荀老夫子不知為何少數了壹對,也許也是因為壹時疏忽,“用心躁也”了.我國古人還壹直認為螃蟹是壹種沒有腸子的動物,如晉代葛洪(抱樸子)就說:“稱無腸公子者,蟹也.
唐代李白對蟹情有獨鐘,尤其喜歡啖蟹佐酒,"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臺."詩仙那壹副持螯舉觴之態,疏狂暈乎之狀,盡在寥寥詩句之中.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嗜蟹成癖,常以詩換蟹:"堪笑吳中饞太守,壹詩換得兩尖團(螃蟹,古稱尖團)."文豪壹詩換兩蟹,得意之狀令人可掬.難怪食蟹之後,發出"不到廬山辜負目,不食螃蟹辜負腹"之感嘆.
宋代詩人黃庭堅喜食揚州貢蟹,稱其物美絕倫,詩雲:"鼎司費萬錢,玉食常羅珍,吾評揚州貢,此物真絕倫."他還諳熟烹蟹之法,認為蟹性寒,宜拌壹點姜,並在蟹詩中寫道:"解縛華堂壹座傾,忍堪支解見姜橙."
宋代陸遊愛啖螃蟹,寫道:"傳方那鮮烹羊腳,破戒尤慚擘蟹臍.蟹肥暫擘饞涎墮,酒綠初傾老眼明."他說剛動手擘開肥蟹時,饞得口水淌了下來,持螯把酒,昏花的老眼也亮了起來,真可謂嗜蟹近癡.
宋代高似孫詩雲:“西風送冷出湖田,壹夢酣春落酒泉;介甲盡為香玉軟,脂膏猶作紫霞堅;魂迷楊柳灘頭月,身老松江甕裏天;不是無腸貪卡蘗,要將風味與人傳.”與其說是詩,還不如說是壹條絕佳的謎語呢,吃過醉蟹嗎?壹只傻螃蟹,竟然爬進了鄉村野夫的酒甕裏去了.魂迷酒鄉的蟹啊,做了壹回大好事,自作多情地為人類發明了壹例珍肴—醉蟹,哈哈!“要將風味與人傳.”有關蟹的謎語詩還有皮日休的《詠蟹詩》,“未遊滄海早知名,有骨還從肉上生.莫道無心畏雷電,海龍王處也橫行.”把蟹的橫行之狀躍然紙上.
明代大畫家徐渭,對蟹觀察細膩,筆下的螃蟹活靈活現,壹墨千金.他的《題畫蟹》詩寫得明快、傳神:"稻熟江村蟹正肥,雙螯如哉挺青泥.若教紙上翻身看,應見團團董卓臍."
明末哲學家李贄人謂“蟹仙”.且看這位至情之人對蟹的說法,“蟹之鮮而肥,甘而膩,白似玉而黃似金,已造色香味三者至極,更無壹物可以上之.”他曾對螃蟹發出這樣的感慨,“予嗜此壹生,每歲於蟹未出時,即儲錢以待,因家人笑予以蟹為命,即自呼其錢為買命錢.”可見其對於自己食蟹之僻津津樂道,樂在其中!不愧為“蟹仙”也!
明代畫家鄭板橋把眼中的蟹比作“八爪橫行四野驚,雙螯舞動威風淩,孰知腹內空無物,蘸取姜醋伴酒吟.”橫行的蟹啊,再怎麽霸道,到頭來也只不過是食客的腹中之物.
明代劇作家李漁:以蟹為命,壹生嗜之李漁在所著《閑情偶寄》中自稱以蟹為命,壹生嗜之.自上壹年螃蟹退市時即儲錢以待,自呼其錢為“買命錢”.自螃蟹上市之日起到斷市之時終,他家七七四十九只大缸裏始終裝滿螃蟹,用雞蛋白飼養催肥.他無壹日不食螃蟹,因擔心季節壹過難以為繼,還要用紹興花雕酒來腌制醉蟹,留待冬天食用.
4. 急原文 《芙蕖》(李漁) 芙蕖與草本諸花似覺稍異,然有根無樹,壹歲壹生,其性同也。
譜雲:“產於水者曰草芙蓉,產於陸者曰旱蓮。”則謂非草本不得矣。
予夏季倚此為命者,非故效顰於茂叔而襲成說於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壹而足,請備敘之。 群葩當令時,只在花開之數日,前此後此皆屬過而不問之秋矣。
芙蕖則不然:自荷錢出水之日,便為點綴綠波;及其莖葉既生,則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風既作飄飖之態,無風亦呈裊娜之姿,是我於花之未開,先享無窮逸致矣。
迨至菡萏成花,嬌姿欲滴,後先相繼,自夏徂秋,此則在花為分內之事,在人為應得之資者也。及花之既謝,亦可告無罪於主人矣;乃復蒂下生蓬,蓬中結實,亭亭獨立,猶似未開之花,與翠葉並擎,不至白露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則有荷葉之清香,荷花之異馥;避暑而暑為之退,納涼而涼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則蓮實與藕皆並列盤餐而互芬齒頰者也。 只有霜中敗葉,零落難堪,似成棄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備經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無壹時壹刻不適耳目之觀,無壹物壹絲不備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實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長而各去其短,種植之利有大於此者乎? 予四命之中,此命為最。
無如酷好壹生。竟不得半畝方塘為安身立命之地,僅鑿鬥大壹池,植數莖以塞責,又時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怠所謂不善養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譯文 芙蕖和草本花卉好像稍有不同,然而它有根沒有木質的樹幹,是壹年生的植物,這些性質和草本是相同的。花譜書中說:"在水中生長的叫草芙蓉,在陸地生長的叫旱蓮。
"那麽這就不能說芙蕖不是草本了。我愛芙蕖,在夏季靠這花才能活下去,不是故意效仿周敦頤重復前人早已說過的話,而是因為芙蕖適合人的心意,它的長處不是壹兩點就可以講盡的,請容我壹壹說說它的好處。
在花的最佳觀賞時節,只在花開的那幾天,在此以前、以後都屬於人們經過它們而不過問的時候。芙蕖就不是這樣:自從荷錢出水那壹天,便把水波點綴得壹片碧綠;等到它的莖和葉長出,則又壹天壹天地高起來,壹天比壹天好看。
有風時就作出飄動搖擺的神態,沒風時也呈現出輕盈柔美的風姿。因此,我們在花未開的時候,便先享受了無窮的逸致。
等到花苞開花,姿態嬌嫩得簡直要滴水,(花兒)先後相繼開放,從夏天直開到秋天,這對於花來說是它的本性,對於人來說就是應當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雕謝,也可以告訴主人說,沒有對不住您的地方;於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蓮蓬,蓬中結了果實,壹枝枝獨自挺立,還象未開的花壹樣,和翠綠的葉子壹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節下霜的時候,它所擅長的本領不會(呈獻)完畢。
以上都是說它適於觀賞的方面。 適宜鼻子(的地方),那麽還有荷葉的清香和荷花特異的香氣;(以它來)避暑,暑氣就因它而減退;(以它來)納涼,涼氣就因它而產生。
至於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蓮籽與藕都可以放入盤中,壹齊擺上餐桌,使人滿口香味芬芳。 只有霜打的枯萎的葉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象成了被遺棄的廢物;但是把它摘下貯藏起來,又可以在明年用來裹東西。
這樣看來,芙蕖這種東西,沒有壹時壹刻不適於觀賞,沒有哪部分哪壹點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谷的實質而不占有五谷的名義,集中百花的長處而除去它們的短處。
種植的利益難道還有比它還大的嗎? 我視為生命的四種花草中,以芙蕖最為寶貴。可惜酷愛了它壹生,卻不能得到半畝方塘作它容身立足賴以生存的地方。
只是挖了個鑿鬥大的小水池,栽幾株來安慰自己,又時常為小池漏水而憂慮,祈求上天降雨來拯救它,這大概是所說的不善於培養生靈而把它的生命當作野草壹樣作賤吧。 註釋: ①《芙蕖》,作者李漁,明末清初、著名文學家,著有《閑情偶寄》,是他對自己生活的所見所聞的總結性的書。
“予有四命,各司壹時:春以水仙、蘭花為命,夏以蓮為命,秋以秋海棠為命,冬以臘梅為命。無此四花,是無命也。”
下文“予四命之中,此命為最”亦本此。②茂叔:北宋哲學家周敦頤,字茂叔,他寫過《愛蓮說》。
③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別稱。④病其漏:以池水滲漏為苦。
作者簡介 李漁( 1611 ~ 1680 ),原名仙侶,字謫凡,號天徒,中年改名李漁,字笠鴻,號笠翁,明末清初著名戲曲家。江蘇如臯人,祖籍浙江蘭溪。
李漁出生時,由於其祖輩在如臯創業已久,此時 “ 家素饒,其園亭羅綺甲邑內 ” ,故他壹出生就享受了富足生活。其後由於在科舉中失利,使肩負以仕途騰達為家庭光耀門戶重任的李漁放棄了這壹追求,毅然改走 “ 人間大隱 ” 之道。
康熙五年( 1666 )和康熙六年( 1667 )先後獲得喬、王二姬,李漁在對其進行細心 *** 後組建了以二姬為臺柱的家庭戲班,常年巡回於各地為達官貴人作娛情之樂,收入頗豐,這也是李漁壹生中生活得最得意的壹個階段,同時也是李漁文學創作中最豐產的壹個時期,《閑情偶寄》壹書就是在這壹段內完成並付梓的。 1672 、1673 年,隨著喬、王二姬的先後離世,支撐李漁富足生活的家庭戲班也土崩瓦解了,李漁的生活從此轉入了捉襟見肘的困頓之中,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