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創造英語環境
我們必須看到,語言歸根結底是人們交流思想以進行社會交往的工具。其本身的屬性,就決定了它最好是能在壹定形式的***同使用中來學習。特別是當我們想要全面地學習壹種語言,即從聽、說、讀、寫以至於譯五個方面來學習並掌握它,即達到“五會”時,若只是
壹書(教科書)在手,毫無外界的條件,那是會很困難的。所謂外界條件,包括老師(或比
自己先走幾步的人)間或的指點(口頭或書面)、英語電視廣播節目、電腦網絡資料、錄音
機及磁帶、收音機、參考書、工具書以及壹定的閱讀材料等。我們知道,馬克思時常把自己
用英語寫的文章寄給恩格斯請他改正(當然也包括內容方面);列寧和克魯普斯卡婭雖經過
壹段認真的自學,但初到倫敦時卻發現自己所說的英語無人能懂,而當地人講的話他們也如聞天書,因而不得不通過各種途徑從頭學習口語。可以想象,要學習英語發音和朗讀,卻從來沒有聽到過任何人或人們通過機器(電腦、電視、磁帶或收音機等)發出這些聲音,單憑文字上對發音器官位置的描述,怎能正確地學好語音呢?沒有聽到英語的機會,如何學會聽懂英語?至於只以培養閱讀能力為目的者,至少要把自己所閱讀的東西在心裏念出聲音來吧(哪怕念得不準確)。否則,即使閱讀也是很困難、很緩慢的。因為所謂“看書”,即閱讀,其實就是不出聲地“念”。因此,關於如何自學外語,我的第壹個意見就是:若要以“五會”為目標,就必須想方設法獲得或創造壹定的外界條件,尤其是聽外語的條件。
二、 創造英語聽說機會
對自學英語者來說,倘還可以利用電視、廣播、磁帶、網絡等得到壹定的“聽”的機會,則“說”英語的機會就更少了。在這種情況下,不妨試壹試下述這些方法:
(壹) 盡量將聽和說的練習結合起來。
在我們聽磁帶時,首先要把內容聽懂,切忌對意思還不太理解,就單純從學習語音語調
的角度去模仿。壹遍不懂,可以多聽幾遍。在聽懂以後,就可以進行模仿。先是聽壹句,說
壹句;然後聽壹段,說壹段,最後達到復述全文。倘我們對語音要求比較高,就可以壹句壹
句地來模仿,直到惟妙惟肖。我們在聽壹段對話或壹段文章或故事時,要“身臨其境”地聽,壹邊聽,壹邊頭腦裏有壹幅所聽內容的圖畫或人物的形象。這樣,所聽的東西,就會在頭腦裏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就有助於把聽到的東西更好地轉化為自己口頭掌握的東西。
(二) 利用背誦提高口語
實在沒有他人壹起來練習會話時,要想培養口語能力,就只好多用背誦的辦法。背課文,背對話(壹個人充當幾個角色),背得滾瓜爛熟。但不能停留在背誦上,而要逐漸轉為“說”,即在背誦的基礎上有所發展,逐漸由少而多地加入壹些自己的話。內容和語言都可以有所變化,從“照本宣科”發展到靈活運用。這樣,就可以將課文或會話材料從書本和磁帶上的“死”的東西,逐步轉化為自己的“活”的語言。
(三) 選擇適用的口語教材
自學英語會話,就要選擇壹本適用的口語會話課本。目前不少英語自學者選擇各種國外教材。這些教材,各有其特色及優缺點,都可以用。但對初學英語會話者來說,還是先用國內出版的、結合我們自己日常生活的會話課本為好。這種日常生活題材還可以包括我們在工作中接觸外國友人的場景等。這樣,題材內容比較熟悉,學到的語言也可以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加以運用,能夠獲得較好的學習效果。當然,我們決不排斥使用國外教材。相反,在我們學習外語的過程中,還應該盡可能早地接觸國外編寫的教材,由淺入深,逐步過渡到以原文教材為主。就培養聽、說能力而言,更必須通過磁帶等方式多聽到外國人的聲音,熟悉他們地道的英語語調及說話習慣。
三、 系統了解英語語法
自學英語者必須系統地學習壹兩本英語語法書。
只靠教科書中的語法註釋和練習是不夠的。要把壹本語法書從頭到尾讀壹兩遍,對英語語法有壹個全面的概念。然後,再壹章壹節地仔細閱讀,學習運用這些語法規則。這樣,在對英語語法的整體有壹個全面了解的基礎上,再分別深入學習其各個局部,就會掌握得更為深入。更重要的是,要將語法規則運用到語言實踐中去,切忌死背語法規則條文,“為語法而語法”。總之,要以語法規則來提高我們語言實踐的水平,又要在實踐中更深入地掌握語法。
英語語法,壹般分為詞法和句法兩部分;先敘述詞法,後敘述句法。在語言實踐中,這
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學習語法時,固然有必要將詞和句分章分節地學習,但必須註意詞和句
的關系。例如,在學習詞類時,就必須弄清楚什麽詞類在句子中可以擔當什麽成分,又如何因在句中所處的地位而引起什麽詞形的變化;而在學習句法時,也必須從句法的角度,來弄清什麽樣的句子成分需要什麽詞類的詞來擔當,以及所要求的詞形變化等。尤其重要的是,學習動詞就必須弄清不同的動詞所要求的句型(verb pattern)。舉個簡單的例子:
I asked him to do that.
我要(請求)他那樣做的。
動詞ask在這裏所要求的句型是:
“及物動詞+賓語+動詞不定式(作賓語的補語)”。
同樣,tell(告訴),order(命令),beg(乞求)和want(要)等動詞都可以用這個句型。但是,換壹個在漢語中和“請求”、“告訴”、“命令”、“乞求”和“要”等動詞在用法上同屬壹類的詞“阻止”來表達“我阻止他那樣做”時,說I stopped him to do that 就大錯特錯了。在英語中,這句話的正確表達是:
I stopped him (from) doing that.
動詞stop在這裏所要求的句型是:
“及物動詞+賓語(+介詞from)+動名詞”
同樣,和stop在本句中的意思“阻止”差不多的詞prohibit(制止)和prevent(阻止)都要求這個句型,而不能用和ask,tell,beg或want同樣的句型。然而,另壹個和stop,prevent,prohibit意思也差不多的詞forbid(禁止、不準)卻又要求與ask,tell,beg和want等詞同樣的句型,而不是和stop,prevent,prohibit同樣的句型,即要說:
I forbid you to do that.
我不準妳那樣做。
I forbade him to do that.
我當時禁止他那樣做的。
這些錯綜復雜的情況,的確有些使人不易理解。但任何英語動詞都有其習慣用法,都要求某些特定的句型,我們不能任意變動。舉這些例子,主要是說明詞法和句法實際上是不能
分開的。這在自學英語時要特別註意。
總之,自學英語者需要認真學習壹兩本語法書。此外,在我們對英語掌握到壹定程度之後,應該學習壹本外國人用英語寫的語法書。在傳統的語法書中,C. E. Eckersley和J. M. Eckersley合編的 ?A Comprehensive English Grammar (for Foreign Students,譯為《綜合英語語法》),雖似老壹些,但卻是比較實用的壹本。
四、 逐漸提高閱讀能力
(壹) 閱讀要精泛並舉
精,就是精讀,要少而精;文章要短,要讀得細致。要利用辭典等工具書,把篇中主要詞語尤其是動詞以及動詞短語的含義、用法搞清楚,能夠復用,並學習篇中有用的句型和新的語法現象。更進壹步,還可以寫寫段落大意、摘要(precis)等。所謂泛,就是大面積地閱讀。這時,不壹定個個生詞都查字典,可以通過詞語在大量篇幅中、在不同的上下文中的重復出現來逐漸掌握其含義及用法。精讀材料可選用較難的;泛讀材料應較易,以利於快速大量閱讀。這樣,精泛並舉,雙管齊下,就可較迅速而紮實地提高閱讀能力。
(二) 要逐漸過渡到閱讀原文
要提高閱讀理解力,就必須閱讀原文,或從原文的簡寫本逐漸過渡到原文,而不是閱讀漢譯英的文字。翻譯文字,壹則內容熟悉,二則譯文多少要受到漢語的影響,不能真正提高閱讀理解力。有時甚至會造成壹定的假象,以為自己英語閱讀水平已經很高,實則遇到哪怕相當淺近的原文,就會感到困難,生詞全部查過,仍舊不知所雲。初學英語者,宜大量閱讀經過簡化的原文小說或故事、英美文學名著等。這些簡易讀物,雖經改寫,仍保持原作的風格,文字也力求多用原文。同時,它們改寫的程度不同,我們可以按其難易程度,由淺入深,按順序讀下去,逐漸過渡到讀原著。
(三) 關於精讀
要精讀壹篇文章,首先要通讀壹遍弄懂大意,然後就可以弄清詞語的含義。倘對某些句子理解有困難,就需要分析語法結構。而這兩者,如前所述,又是互相聯系的。在分析壹個簡單句時,要根據詞類和詞形以及句子結構,找出主謂關系,再分析其他詞在句中的作用(
定語、狀語等)。倘是較長的復合句或主從句等,則應先把各個分句(clause)找出來,再按連接詞的情況以及各個分句的意思,來確定各分句之間的關系,弄清確切的含義。
有心人會註意到,在當代英語中,Mr.和Mrs.等頭銜後面的句號常常省去了。大寫的詞壹般不是人名,就是地名。顯然Privet Drive是個街名。用植物的名稱來作地名、街道名的古今中外皆然。但作街道解的詞很多,有street,boulevard,avenue,path等。Drive作街道解,來自drive這個詞的動詞詞意。過去,趕著牲口去趕集,動詞是drive,慢慢地,這條專門趕牲口的道兒,就稱為drive(路、道)了。以後,兩邊蓋了房子,通了馬車,進而是汽車,就成了壹個小城市的壹條街了。這就是drive作街道解的來由。像北京的珠市口,是原來的豬市口的美稱(不過羊市大街沒改)。
下面文中,thank you very much是現代英語結構中的壹種慣用法,即不帶引號的引語。Dursley夫婦倆既然常常驕傲地宣稱他們壹家都是很正常的人,總是因為常常會有好心的鄰居們關心他們,因此“多謝各位(關心)”。
這裏to be the last (people) to be (involved in...)是壹個很有用的句型,意思是“最不會卷入到任何古怪神秘的事情當中去的人”。按此句型,我們可以說:
Wang Ping is the last student to be late for school.
王平是最不可能上學遲到的人。
She is the last person to become a surgeon, for she's afraid of seeing bleeding.
她看見流血就害怕,因此是最不可能成為壹名外科醫生的。
查壹查字典,可以知道to hold with意思是“贊同(某種說法)”,而用於像本句這樣的否定句中,意為“不能容忍”。hardly是壹個很有用的詞,學會用這樣的詞,英文會長進壹小步。當然,首先要弄清,它不是形容詞hard的副詞形式;hard本身也是副詞(He works very hard)。hardly是“簡直不、完全不”的意思,是壹種語氣比較婉轉的否定說法。
例如:
I can hardly believe it!
真不敢相信!
在試讀了壹下這篇當代作品的首段後,我們再選壹段雖然寫在19世紀但屬古典派五、 自學英語的寫與譯
學習寫和譯,最好能有老師批改,但這在農村及邊遠地區是不易做到的。怎樣才能“無師自通”呢?這裏推薦幾種方法。
(壹) 模仿
模仿,也可以稱為“描紅”——像小學生初學寫字時用毛筆塗描紅字壹樣。找壹篇文字比較精練而自己也比較喜愛的短文(或長篇中的壹段),在仔細學習了它的結構、筆法、修辭等之後,就類似的題材自己寫壹個短文。例如,倘原作是對壹個兒童的描述,則我們可取生活中熟悉的壹個孩子為典型,模仿原作的文章結構、用詞組句,自己來寫壹篇。在古今中外文壇上,曾有不少大師在少年習作時采用過這個方法。英國19世紀文豪、膾炙人口的《金銀島》的作者史蒂文森(R. L. Stevenson,1850—1894)就曾說過他從這種習作方式中受益很多。
(二) 復述
在熟讀壹篇或壹段文章之後,丟開原文,憑自己對文章內容的記憶,用自己的語言將它復述下來。開始時可以是由單句列成的提綱,進而發展為內容摘要、故事梗概、較詳細的復述,甚至進而加上自己的評論。不要逐句照抄,那就成了“默書”。但開始練習復述時,可以較多地利用原文中的詞、句,逐步轉為更多地用自己的語言。例如,原文倘是用第壹人稱(I,we)寫的,我們可以改用第三人稱(he,she,they)來轉達;直接引語可轉為間接引語;長句可拆為短句;倒敘處可以順過來;原作中省略的描述可以補充進來;次要的情節又可以省去。這種習作方法的好處,就是在內容和語言上均有所依據,不致憑空寫來,錯誤連篇,而又無人批改。這種將寫和讀聯系起來,在讀的基礎上練習寫作的方法,可使我們隨著讀物水平的提高,逐漸提高寫作的能力。至於將劇本內容用敘事體寫成故事,那就是很高深的寫作了。英國18世紀作家蘭姆姐弟(Charles Lamb和Mary Lamb)寫了不少小說和書信,今天卻主要是以他們的《莎氏樂府本事》(?The Tales from Shakespeare?)而為後人所知。
(三) 自我修訂
既乏老師批改,就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力量。寫好壹篇習作後,應自己從語法、用詞、結構、內容等方面反復加以審析、推敲,改正錯誤,提高質量。不只訂正壹遍,而是多遍。還可以把寫好的東西保存起來,在經過又壹段學習之後,例如三兩個月,再拿出來,以自己有所提高的外語來修改自己過去寫的東西。
(四) 比較譯文
現在已經陸續出版了壹些我國古典和近代小說的英譯本,還有不少英語雜誌譯載政府文件、報刊文章和短篇小說等。我們在具備了壹定的語法和詞匯基礎、並且進行了壹段前面所建議的寫作練習之後,可以選壹本內容比較淺近的小說(或其他文字),先不要讀它的英譯,而是選壹段落自己學譯。在經過自己多次修改後,再和英譯本進行比較。不要僅只草草對比壹下,而是要仔細研究別人的譯法比自己的譯法好在何處,或自己有何錯譯。然後,再把這段譯文當成讀物來學習,學習其中自己覺得新鮮的東西。在選材時要註意,即使今後自己準備從事政論或新聞文章的英譯工作,也不要急於選用報紙社論等體裁的東西來試譯。我個人意見,還是以選用文學體裁的東西為好。政論或新聞文章,要比文學作品容易翻譯得多;但文學作品的語言最為豐富,最接近生活,最能體現壹個民族語言的特色與精華。學著翻譯文學作品,對提高英語水平是最紮實的訓練。當然,文學作品的文章也有淺近與高深之別。我們嘗試翻譯時,選材可由淺入深。例如,初學翻譯者不妨從兒童故事等文字淺顯的東西入手;貿然翻譯魯迅先生的作品,十之八九是要碰壁的。
以上建議的從“描紅”到比較譯文等學習寫、譯的方法,都是提供給實在找不到老師請教的自學者參考試行的。此外,現在出版了不少指導青年人如何學習寫作(漢語習作)的書,其中的道理對我們學習英語寫作也是有幫助的。
六、 善於利用工具書
在沒有老師的情況下,壹本好詞典就是我們最好的、最起碼不可少的“良師”了。
使用詞典,要註意下述幾件事:
(壹) 至少有壹本“可用的詞典”
即使對初學英語者,壹本所謂袖珍小字典,也是絕對不夠用的,有時甚至還會害人。同樣,我們也決不能單純依靠教科書裏的“生詞表”。壹般小字典或“生詞表”,只簡單地給壹兩個漢語解釋,並不告訴我們怎樣使用壹個詞,而後者卻是最重要的。壹本可用的詞典,必須提供壹個詞的讀音、詞形變化、詞類、基本詞義和各種轉義、與其他詞的搭配、與其他詞組成的短語和習語以及例句等;倘是動詞,還必須指出它在句子中所要求的各種句型。(至於詞源,則不是每本詞典都必須註明的,初學者也不必深究。)有誌學好英語者至少應當有壹本這樣的詞典。
(二) 盡早使用“英英詞典”
必須盡早學習使用用英語解釋詞義的“英英詞典”。只用漢語釋義,有時不能說明壹個詞的確切意義。舉壹個詞smog為例。有的詞典只寫:smog 〔smog〕 n. 煙霧。根據這個釋義,我們倘在“會議中許多人吸煙,搞得屋子裏煙霧彌漫”或“廚師正在蒸饅頭,夥房裏煙霧騰騰”等句子中用smog這個詞,就要鬧笑話。因為,查壹下英英詞典,例如最新出版的? Macmillan English Dictionary for Advanced Learners?(《麥克米倫高階英語詞典》)在第1351頁上就可看到:smog /smog/ noun 〔u〕 polluted air that is a mixture of smoke and fog(不可數名詞,屬於煙與霧的混合物的汙濁氣體)。這樣,意思就清楚了,也不致錯用。當然,倘能進壹步說明,從構詞法來說,smog就是smoke和fog兩個老詞的首與尾拼合成的新詞,就會更有利於我們理解和記憶了。
(三) 了解詞典特點以充分利用
要了解不同詞典的特點,充分發揮其長處。初用壹本詞典,應當將其序言和編輯體例介紹等部分仔細閱讀壹下,以便了解如何使用它。例如上文提到的Macmillan詞典,它的特點之壹,就是在詞條的釋義中,所用的英語單詞不超出2500個。非常方便學習英語者使用,避免了釋義用語中又有生詞而需反復查證之累。此外,這本詞典中還特別附有“語言提示弊ㄒ常ü?2頁),就英語的慣用法、修辭手段、構詞法、口語話語、英美語差異,以及計算機用語等都作了簡要介紹。
又如?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牛津現代高級英語詞典》),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將英語動詞在句子中所要求的句型分為25大類。在全書篇首的“動詞句型”(Verb Patterns)部分中列表舉例說明;又在詞典正篇每個動詞詞條裏,將該動詞所要求的句型按25類中的號碼列出,並給出例句。可以說,要學習英語動詞的基本用法,這是最實用的壹本詞典。
(四) 記住詞的多樣性
我們使用詞典,要時刻記住英語的詞的多義性。有的英語常用詞,包括有關的短語在內,詞義可以多達壹百余種。因此,查壹個新詞,切忌只看詞條中最先給的壹兩個解釋就以為掌握了詞義,而要先了解它的基本詞義,這樣才能更確切地理解它的轉義;要順序把詞條中所給的解釋壹行壹行看下去,直至找到這個詞在讀物的上下文中所表示的含意為止;而要學習壹個詞尤其是動詞的用法,還必須將整個詞條從頭學習到底,例句也不要略過。對初學者來說,特別要註意不要“想當然”,即使對壹個比較熟悉的、很普通的詞,也不能想當然。
例如,fast這個詞,是初學英語不久就會接觸到的。它可以是形容詞(a fast train),也可以是副詞(The train goes very fast)。有人在讀物裏見到a fast friend,不去請教詞典,卻想當然地把它理解成“很快就熟了的朋友”。實際上,fast在這裏是“忠實的、可靠的”的意思,是從“牢固的、緊的”這個詞義轉化而來的。
總之,我們要勤查詞典,也要會查詞典。
七、 專業外語學習
學習所謂專業外語,是為了能閱讀專業資料和書籍。有壹個詞叫ESP,即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特種用途英語),類似於我們通常說的“專業英語”。此外,也有所謂“科技英語”(Scientific English)的說法。但我們知道,就語言的三個組成部分——語音、語法、詞匯——而言,無所謂壹般英語語音和專業或科技英語語音;也不能分什麽壹般英語語法和科技英語語法。只不過科技專業使用的英語,在句子結構等方面有壹些自己的特點而已。例如,被動語態、動詞非人稱形式(不定式、分詞和動名詞)、引導詞it、定語從句(尤其是非限制性定語從句)等結構用得較多,句子比較長,而時態變化較少。但即使如此,也不能說存在著什麽不同於壹般英語語法的科技英語語法。在詞匯方面,科技或專業英語的確有它大量非日常英語所需要的詞匯,但它仍然不可能脫離基本詞匯這個基礎。對任何ESP來說,基本詞匯都是***同的。更何況,許多所謂科技詞匯,也都是從基本詞匯轉義、合成或派生而來的。例如光學詞匯scatter(散射)其實就是常用詞匯scatter(散布,分散)的轉義;radioactivity(放射性)就是radio和activity二詞的合成;semi-conductor(半導體)就是由conduct(引導)轉義之後再加後綴-or和前綴semi-派生而來。因此,不論我們最終目的是學哪壹種ESP,我們仍要從基本語音、語法和核心詞匯學起。當然,倘僅以閱讀和翻譯科技文字為目的,則可不必在語音、語調以及聽說上花許多時間。把基本語法搞通,掌握壹定常用詞語,就可以較快地進入ESP的學習。再經過壹段專業詞匯的突擊,就可以閱讀和翻譯專業書籍和資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