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讀完1000本書之後,我得出了壹個結論

讀完1000本書之後,我得出了壹個結論

抱歉諸位,做了壹次標題黨······

不過先別急著關掉,我相信本文能帶給妳壹些收獲~

說標題黨是因為:我沒詳細算過自己讀過多少本書(當然肯定是遠遠達不到1000本)。

但我要說的不是這個,而是:

這種以“本”論英雄的做法,本身就偏離了讀書的初衷 。

網上經常能看到有學霸聲稱“自己壹年讀多少多少本書”,後面常常還有很多仰慕者評論追問:“怎麽才能做到”······

對此,且不論真假,我只想問:然後呢?

他所謂的“讀XX本書”,是真的把書中的知識吸收進了大腦,融入了自己的知識體系,並能用它來分析、解決問題,還是僅僅簡單地“翻過”?

更何況, 書和書的差別,比人和狗的差別還大 ——壹本教材是壹本,壹本漫畫也是壹本,這讀起來的速度和難度,也不壹樣吧?

(退壹步說,哪怕論字數或者頁數,也比“本”靠譜啊~)

在我看來,把“讀夠XX本書”列為目標,無疑是 把過程當成了目的 。雖然也說不上錯,但舍本逐末,意義不大。

那麽,更高效合理的讀書法應該是怎樣的?

在 關於讀書,也許妳壹直都錯了 壹文裏我曾提到:最理想的讀書狀態,是在好奇心的引領下,自發進行的。

如果說好奇心是讀書之“道”的話,

那本文就向大家介紹壹下閱讀的“術” 。

(註:此法主要針對非虛構作品,小說等可能不太適用)

美國教育家莫提默·J.艾德勒(Mortimer J.Adler)在他的著作 《如何閱讀壹本書》 中,將“閱讀”分為了4個層次:

這4個層次是漸進的,其中:

“ 基礎閱讀 ”是指看懂“這個句子在說什麽”,這個只要認字就能做到;

“ 檢視閱讀 ”就是我們平常說的“略讀”,主要是搞明白“這本書大概是談什麽的”;

“ 分析閱讀 ”則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精讀”,需要我們理清整本書的大綱、作者的論證方法、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問題沒談到······等等

可以看出,這前3個層次基本可以囊括大多數人對於“讀書”這件事的認知(當然也包括那些“壹年幾百本”的人)。

或許在我們的學生階段,這些方法能夠幫我們解決大部分學習問題;

但如果在畢業之後,乃至整個人生中,還想繼續通過閱讀來提升自己,那這些就遠遠不夠。

這時,我們就需要求助於終極奧義—— 主題閱讀法 。

有句話說得好:

讀書也是這樣,如果沒有自己的目的,泛泛而讀,那吸收的效率壹定不高,難以匯集成體系。

如果把“讀夠XX本”當作目的,前文說過:有效,但不是最好。

更合適的標準,是 知識點 ——這是由學習的本質決定的(知識點之間互相聯結構成知識體系)。

而所謂“主題閱讀法”,就是 瞄準壹個知識點,從不同的書裏(乃至論文、紀錄片、遊戲,形式無所謂)廣泛攝取與此相關的知識,把這壹點吃透 。

打個比方,如果說傳統的按部就班的讀書法是“壹本摞壹本”的話,

那“主題閱讀”就是以知識點為針, “壹本串壹本” ——

值得註意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 不必每本書都讀完 ,而要緊扣目標,挑選必要的章節進行精讀即可。

我知道很多人都有壹個習慣,就是“看壹本書就必須看完”。這個觀念其實很多余——

妳想:壹本書的構成,是作者主觀意誌的體現:要呈現哪些知識、以什麽順序排列、以怎樣的手法寫作······等等,都是由作者決定的。

然而,每個人的思維方式不同,面臨的問題也不壹樣,所以,如果不加區分,壹定要從頭到尾完整讀完的話,那就是 強行按照作者的思路走 。不要這樣,要走自己的路。

讓“六經註我”,而不是“我註六經” ,這個觀念壹定要扭轉過來。

從這個角度來說,“主題閱讀法”其實很像“ 查字典 ”——妳不會因為要查壹個字就去把整本字典翻完吧?

等讀完後,如果能自己再統攝壹遍,以向別人講述,或寫文章等形式加以輸出,那效果就更好了,畢竟輸出是最好的輸入。

如此,我們再回過頭來看那種“壹年讀XX本”的說法,就完全沒有意義了——為了查壹個資料,分別翻了多本書裏的不同章節,這算是讀了幾本呢?

其實,“主題閱讀法”並不是什麽新鮮事物——宋代的大文豪 蘇軾 就已經有類似的方法了。

有壹次,壹位後輩發下宏誓,說要讀遍天下之書。蘇軾怕他不得要領,便特意寫了壹封信給他,介紹自己的讀書方法:

“每次作壹意求之”,也就是說,每次讀的時候,要抱有壹個明確的目標,比如第壹遍,只看關於興亡治亂的部分;第二遍,只關註典章文物的部分······這雖然看上去是個笨方法,但“他日學成,八面受敵,與涉獵者不可同日而語也”。

這其實算是“主題閱讀法”的壹種變形:前文講的是“針對壹個主題去讀多本書”,蘇軾則是“以不同的主題反復讀壹本書”。

同壹個主題可以串聯多本書,同壹本書也可以發散出多個主題。 這都是並行不悖的。

重要的是把握住最核心的理念:壹定要 帶著目的去讀書 。

不過話說回來,我想:

如果蘇軾聽到別人說他:

估計他也只會輕輕壹笑:

最後:

如果還想深入了解讀書方法,強烈建議親自看壹下《如何閱讀壹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