糇讀為hóu。
該字是地方性語言中用字,形容吃過鹹的食物之後引起的幹渴和聲音嘶啞(形聲。從米,從侯,侯亦聲。“米”指糧食。“侯”指古代地方諸侯。“米”與“侯”聯合起來表示“地方長官因公出差或率軍出征所攜帶的幹糧”。
詳細解釋
[名]
(1) (形聲。從米,從侯,侯亦聲。“米”指糧食。“侯”指古代地方諸侯。“米”與“侯”聯合起來表示“地方長官因公出差或率軍出征所攜帶的幹糧”。本義:幹糧) 同本義
糇,幹食也。從食,矦聲。字亦作糇。——《說文》
糇,糒也。——《廣雅·釋器》
幹糇以愆。——《詩·小雅·伐木》
(2) 又如:糇糧(幹糧;食糧);糇粻(幹糧);糇食(糇糧)
(3)地方性語言中,形容吃過鹹的食物之後引起的幹渴和聲音嘶啞.
(4)古壯字(方塊壯文)同“秏”,水稻、大米的意思,壯語讀音:haeux。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戸鉤切《集韻》胡溝切,?音侯。《廣韻》糇糧也。《博雅》糇,糒也。《詩·大雅》廼裹糇糧。《註》餱或作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