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梅字的拼音

梅字的拼音

梅字的拼音是méi。

梅,漢語常用字(壹級字),最早見於《說文》小篆。其本義是楠樹,又名枏(柟);後被借用為本義是酸果的“楳”字,“梅”之本義遂廢。新中國成立後,“楳”“槑”作為異體字並入了“梅”字。

字源演變:

梅是個象形兼形聲字。從木,某聲。本義是楠樹,又名枏(柟)。金文的“梅”,下方是個“木”字,表示和樹木相關,上方是壹個植物果實的形狀,代表梅樹上結出的酸梅果。小篆的“梅”,變成了左形(木)右聲(每)的形聲字。《爾雅·釋木》:“梅,枏也。”邢昺疏引孫炎曰“荊州曰梅,揚州曰枏。”

《詩·秦風·終南》:“終南何有?有條有梅。”又《陳風·墓門》:“墓門有梅,有鸮萃止。”毛傳:“梅,枏也。”唐玄應《壹切經音義》卷二十“梓枏”條引樊光《爾雅》註雲:“荊州曰梅,揚州曰枏,益州曰赤楩,葉似豫樟,無子也。”後被借用為本義是酸果的“楳”字,“梅”之本義遂廢。

康熙字典:

古文:?、槑《唐韻》莫杯切。《集韻》《正韻》模杯切。《韻會》謀杯切。?音枚。或作槑、楳,亦作?。《說文》:枏也。《爾雅·釋木》:梅,枏。陸璣《條梅疏》:似豫章大木也。又《書·說命》:若作和羹,爾惟鹽梅。《禮·內則》:梅諸。《名物疏》:陸璣所釋有條有梅,自是枏木似豫章者。

豫章,大樹可以為棺舟者也。和羹之梅,籩實之乾?,似杏實酢者也。又《爾雅·釋木》:時,英梅。註:雀梅。又《爾雅·釋木》:朹檕梅。註:狀如梅,子赤色似小柰,可食。又《埤雅》:江、湘、兩浙四五月閑梅欲黃落,則水潤土溽,蒸郁成雨,謂之梅雨。

《四時纂要》:閩人以立夏後逢庚入梅,芒種後逢壬出梅。又楊梅,果名。《越郡誌》:會稽楊梅為天下之奇。又梅梅,猶昧昧,居喪之容也。《禮·玉藻》:視容瞿瞿梅梅。又州名,屬廣東。《南宋·地理誌》:改敬州為梅州。又姓。《廣韻》:出汝南。漢梅福、梅鋗。又《集韻》毋罪切。音浼。亦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