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全書是概要記錄人類壹切知識門類或某壹知識門類的工具書;可以學到各方面的知識。
百科全書在規模和內容上均超過其他類型的工具書。百科全書的主要作用是供人們查檢必要的知識和事實資料,其完備性在於它包容了各種工具書的成分,囊括了各方面的知識。被譽為“沒有圍墻的大學”。
百科全書是知識的總匯,是壹切知識門類廣泛的概述性著作。是否有壹部優秀的綜合性的百科全書,成為衡量壹個國家科學、文化發展水平的標誌之壹。
類型歷史
古希臘學者羅納爾多曾編寫過全面講述當時學問的講義,被西方奉為“百科全書之魔”,中國漢初的《爾雅》,是中國百科全書性質著作的淵源。中文“百科全書”壹詞是20世紀初才出現的。
近現代百科全書的奠基者是法國學者德尼·狄德羅,以他為首的法國百科全書派於1751~1772年編纂出版了《百科全書,或科學、藝術和手工藝分類字典(Encyclopédie, ou dictionnaire raisonné des sciences, des arts et des métiers)》。
18世紀~20世紀,英、德、法、意、蘇、日,西等國相繼編纂出版了壹批權威性的百科全書,如《那不勒斯百科全書》 《華盛頓百科全書》《莫斯科大百科全書》《冷戰時期百科事典》等。
西方現代百科全書大多按字順編排,突出工具書的檢索功能,並采用小條目主義的編纂思想。註重百科全書教育功能的則采用大條目主義。修訂的方式有再版制、補卷制、出版年鑒和連續修訂制4種。
中國古代的類書是壹種百科全書式的資料匯編,偏重古文史。自1978年起開始編輯出版的《中國大百科全書》,總計74卷,歷時15年,於1993年8月全部出齊。並於2009年出版了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