顆子的拼音:kē zǐ。
顆子是壹個漢語詞語,意思是小米。
顆kē
1、小而圓的東西:顆粒。
2、量詞,指圓形或粒狀的東西:三顆珠子。
基本詞義
顆kē
(1)(形聲。從頁(xié),果聲。從“頁”,表示與頭有關。(kě)本義:小頭)引申指顆粒狀物[grain]。
顆,小頭也。——《說文》。
翠葉輕攏豆顆勻。——元好問《未開海棠》。
(2)又如:顆鹽(俗稱“粒鹽”。壹種粗鹽);顆子(方言。指小米)。
詞性變化
顆kē
(1)多用於圓形或粒狀物[agrain]。
北土通呼物壹凷改為壹顆。——《顏氏家訓》。按,如米粒珠子皆是。
(2)如:三顆黃豆;兩顆綠豆。
分詞解釋
子,漢語壹級字,讀作zǐ或zi,最早見於甲骨文,其本義是嬰兒,引申指兒女,又引申特指直系血統的下壹代男性、女兒、太子等,又泛指人、臣民,還有十二地支的第壹位、結果實等含義。
說文解字註
卷十四子部子,十壹月,昜(陽)氣動,萬物滋。
段玉裁註:《律書》:“子者,滋也。言萬物滋於下也。”《律歷誌》曰:“孶萌於子。”
人?(以)為偁。
段玉裁註:人,各本訛“入”,今正。此與以朋為朋攩、以韋為皮韋、以烏為烏呼、以來為行來、以西為東西壹例。凡言以為者,皆許君發明六書叚(假)借之法。子本“陽氣動,萬物滋”之偁。萬物莫靈於人,故因叚(假)借以為人之偁。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苦果切,科上聲。《說文》小頭也。
又《韻會》今言物壹顆,猶壹頭也。《六書故》凡圜物以顆計。
又珠琲曰顆。
又與堁同。土塊。《前漢·賈山傳》使其後世曾不得蓬顆蔽冡而托葬焉。《註》顆謂土塊。蓬顆,謂塊上生蓬者也。
又《集韻》苦緩切,音款。草名。《爾雅·釋草》菟奚,顆凍。《註》款冬也。《疏》藥草。壹名菟奚,壹名顆涷。
又人名。魏顆,晉大夫。史顆,秦大夫。見《左傳》。《正字通》本作顆,九畫。《字匯》附八畫,非。顆字左原作田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