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時代有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
中生代:顯生宙第二個地質時代,指的是介於古生代和新生代之間的時代,距今2.5億年-6500萬年前的時代。
恐龍整體而言的體型很大。以恐龍作為標準來看,蜥腳下目是其中的巨無霸。在漫長的恐龍時代,即使是體型最小的蜥腳類恐龍也要比它們棲息地內的其他動物要大,而最大的蜥腳類則比任何出現在地表的動物都要大出幾個等級。
恐龍與其它爬行動物的最大區別在於它們的站立姿態和行進方式,恐龍具有全然直立的姿態,其四肢構建在其軀體的正下方位置。
擴展資料三疊紀:恐龍的黎明(約距今2.5億年-2億年,持續約5000萬年)
代表食肉恐龍:腔骨龍、虛型龍
代表食草恐龍:板龍
水生生物代表:秀尼魚龍
侏羅紀:恐龍的鼎盛時期(約距今1.99億年-1.45億年,持續約5400萬年)
代表食肉恐龍:異特龍、角鼻龍、蠻龍、
代表食草恐龍:腕龍、梁龍、劍龍
代表水生生物:滑齒龍、克柔龍
白堊紀:恐龍的衰亡時期(約距今1.45億年-6500萬年前,約持續8000萬年)
代表食肉恐龍:雷克斯暴龍(霸王龍)、特暴龍、鯊齒龍、巨獸龍、棘龍、伶盜龍(迅猛龍)
代表食草恐龍:三角龍、鴨嘴龍、甲龍、阿根廷龍、波塞東龍、潮汐龍
代表水生生物:滄龍、恐鱷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恐龍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