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即興的定義壹個目標,不超過壹年,盡量半年可以完成。精髓在於要即興,因為即興就是直覺定義的目標,不是靠腦子。
2.轉動內環,努力做到得到正反饋,例如練習英語口語,練習幾天就能得到口語提升的正反饋。這種反饋就是壹個小閉環。
3.要鼓勵自己,因為正反饋的存在,所以漩渦會自動轉動,這裏要註意壹定不要批評自己,因為批評是阻力,而鼓勵是驅動力。
4.為什麽大多數人會在自己實現目標的路上經常自我批評呢?因為大家本能的將目光放在了目標的結果上,所以只要結果沒有達到,就會覺得自己不夠努力不夠完美,進而產生自我懷疑,自我否定。越自我否定越不樂意做,如此形成了惡性循環。而正確的做法是不要將目標定義成結果,而要將目標定義成路徑,就是這個事本身,例如學英語,不要將目標定義成通過托福雅思,而要將目標定義成每天說英語,看英語,查字典這種使用英語本身,這才是英語這個“事”的本來面目,將目標定義成事,定義成跑道而不是終點。如果每天做這個事本身妳不感興趣,那麽就趕緊放棄,換壹個目標吧,換壹個妳真正感興趣的事,自由的年華就那麽幾年,幹嘛不去創造些什麽。所以,不要靠腦子尋找目標,而要靠直覺,這裏又回到了第1點:即興的定義目標。
5.壹年只定義壹個目標,如果壹年妳能完成壹個目標,妳就很牛了,集中優勢資源形成局部優勢,這就是孫子兵法裏的虛實篇,舍棄其他目標,用全部註意力攻壹個目標,殺雞要用宰牛刀。這也是斷舍離的理念,有舍才有得,得到什麽壹定要付代價,舍棄其他目標就是最小 的代價。
6.重復的執行那個簡單內環,那個可以產生正反饋的內環,壹天又壹天的做,就像西西弗斯推石頭,就像阿甘的just running。那個內環就是我們的石頭,就是我們的running。西西弗斯壹定在推石頭的當下找了樂趣,因為他必須找到樂趣。
7.西西弗斯推著巨石,巨石壹圈壹圈的轉動,從山腳到山頂,放手滾落,再推,如此反復,日復壹日,沒有意義。這就是我們的人生寫照,每年壹個目標就是推著壹個石頭到了山頂,到了下壹年再選擇壹個石頭推,每年壹個石頭年復壹年沒有意義,也不需要意義。這就是壹個悖論。每壹圈石頭的轉動就是壹個閉環,我們的所有樂趣就是得到壹點點閉環中出現的正反饋,而已。
以上就是漩渦模型在完成目標中的應用,這也是壹個基於漩渦模型的上層模型:目標閉環正反饋模型,這個模型對我來說比老俞的閉環認知模型更簡單(詳見: 什麽是閉環認知模型 ),並且我的本能可以聽得懂。所以可執行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