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的拼音:jūn,本義指制作青銅器的原料重量單位。又指制陶器時,模子下面的轉輪。
“鈞”本義指重量單位,古代以壹斤為壹金,三十斤為壹鈞。因為“鈞”是量詞,表示重量,而國家的政務是關乎全民的大事,是舉足輕重的,所以“鈞”用來比喻國家政務,執政稱為秉鈞。因為“鈞”與國家政務有關,所以舊時用於對上級或尊長的敬辭,如:鈞府、鈞啟。
“鈞”“均”同音假借,字義相通。“均”的本義為平均、均勻,進而有全、都的意思,所以“鈞”也有平等、同樣等意思。不過,這種用法在現代漢語中並不多見,用“均”字的時候更多。古人制作陶器時,依靠轉輪的轉動,使陶器的壁厚度均勻,所以用“鈞”來指制陶器的轉輪。
康熙字典:
戌集上金部 鈞
古文:_。《唐韻》居勻切。《集韻》《韻會》規倫切。並音均。《說文》:三十斤也。孟康曰:萬壹千五百二十銖。《書·五子之歌》:關石和鈞。疏: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鈞石所以壹天下之重輕,而立民信也。
又《集韻》:壹曰陶_輪。《正字通》:陶人模下圓轉者為鈞。《前漢·賈誼傳》師古註:陶家名轉者為鈞,蓋取周回調均之義。
又大鈞,天也。《前漢·賈誼傳》:大鈞播物,__無垠。註:如淳曰:陶者作器於鈞上,此以造物為大鈞也。言造化為人,亦猶陶之造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