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朱元璋的姓都是數字,但為什麽明史上的人都是以姓和字出名?

朱元璋的姓都是數字,但為什麽明史上的人都是以姓和字出名?

當朱元璋還是農民的時候,他的名字和家人的名字都是壹串數字,但是當他有了壹定的身份和社會地位之後,就有了正式的名字朱元璋。當了皇帝,他家自然名聲大噪,和睦相處。

中國歷史上有兩個著名的農民,壹個是劉邦,壹個是朱元璋。他們在成為皇帝之前都沒有名字。劉邦以前叫劉基,不是劉明基。紀排第壹,而且是第壹第二第三。劉邦還有兩個兄弟,劉波和劉忠。等他到了,就叫劉基。如果壹定要用更多的白話表達,他們三兄弟就叫劉先生,劉先生的老二,劉老三或者劉先生。朱元璋以前叫朱崇巴。有人說他生於八月初八,也有人說他生於十六,所以叫崇巴。

劉基和朱重八都是綽號,不是正式名字。古代文盲多,父母不會太講究給孩子起名字。孩子們長大後,往往會請壹位有文化的先生給他們起壹個正式的名字。比如妳進了學校,老師會給妳起個名字,叫學名。

在元朝,中國由不同的民族統治。作為統治者,蒙古人規定了各種族的社會階級。第壹類自然是蒙古族,第二類是西域民族,第三類是北方漢族,最後壹類是南方漢族。統治者不僅歧視漢人,也歧視漢文化,廢除科舉選士制度,斷送了中國士人走向世界的道路,整個社會失去了讀書識字的熱情。在這種文化氛圍下,找壹個有文化的老師給孩子起名字,並不容易。更重要的是,南方漢族人,尤其是生活在底層的人,幾乎不需要有正式的名字。

在漫長的封建時代,未受教育的父母如何給孩子取名,在各個地區逐漸形成了壹些習慣做法。

比如魯迅的《風波》中描寫了浙東的風俗,孩子是以出生時的體重來命名的,所以有九斤老太婆、七斤、六斤之類的名字。

比如在江西,據說孩子出生的時候,父親要開門往外看的時候,眼睛看到什麽就當作孩子的小名。

再比如中原地區。孩子出生後的第二天早上,孩子的父親會出門,遇到第壹個人,不管是男是女還是小孩,都會跪下磕頭,請他幫孩子取名。淩晨在外面看書寫字的可能性極小,對方多半也沒什麽文化。但是由於習俗,妳要編壹個故事,所以民間會有很多名字,比如:狗剩、狗娃、豬娃、驢、鐵、鐵蛋、石鎖、二楞、二黑、二狗、三胖。如果早起遇到壹個撿糞的,孩子的名字可能是糞筐和鋤頭。

元朝末年,江蘇、安徽以孩子出生的日期命名,朱元璋因此得綽號朱崇八。和同樣是農民起義軍的張士誠壹樣,他的原名是張。壹看就知道這個人是九月初四出生的,張士誠也是他當上將軍後的名字。

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後,史書會寫他的家族。這個時候,當然需要給它們壹個正式的名字。就像劉邦當了皇帝,讓他的父親當了皇帝的父親。就像曹操沒有當皇帝,但是他的兒子當了皇帝之後,他做的第壹件事就是給曹操壹個皇帝的稱號,讓他魏武帝。他們很容易被追授為皇帝,更不用說給他家起個堂皇的名字了?

對了,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後,立了壹個規矩,給後代取名,就是必須用五行作為部首,按五行的順序排列。如果他的兒子朱彪和朱迪站在木頭的壹邊,那麽孫子站在火的壹邊。經過幾代人的繁衍,流行漢字中的五行字不夠用了,於是創造了五行字。時至今日,我們讀明史,很多五行朱某某都不認識。打開康熙字典也找不到。到了明末,姓朱皇室的人多到不能生了。很多王孫沒有名字,就回到了朱元璋之前沒有名字的狀態。不知道是不是也叫壹年級,二年級,七年級,八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