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完之後,經常會收到壹些與“崩潰”相關的問題:“怎麽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到?”
這個時候,我總是很坦誠地告訴對方:“對不起,我幫不了妳。我個人覺得這個事情不是很快就能搞定的。我需要誠實地更加努力。”
有人聽,更多人不聽。他們總覺得別人的成績是隨便得來的,每天都夢想著月入五六位數。在這個人人都渴望成功的時代,太多人忘記了“壹分耕耘,壹分收獲”。
簡單的八個字。
我仍然記得鼓勵幼苗的故事。我沒有付出,但我想收獲更多。最後,我壹事無成。
我也記得水滴石穿的故事。事實證明,堅持不懈和最小的努力可以做出最困難的事情。
速食雞不好吃,速食橋不強?
所以我從不相信撞車。
02
當妳踏踏實實把事情做到極致的時候,其他的都來了。
我壹直用這句話鼓勵自己。更多的時候,我想做自己熱愛的事情,做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壹步壹個腳印,做到最好。
我能看出別人的本事,從選題到找材料;從組織到運營,我和師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現在還是每天六點前起床,看書寫字,豐富自己的素材庫,分析別人的文章,找話題,整理資料?這些都是需要打磨和完善的努力。要想真正做好工作,不能只喊幾個口號。
如果看效果的話,我給自己定了三年,所以當別人說寫作又苦又累的時候,我樂在其中。最近半年,我只有幾百個粉絲。我並不著急,因為當時的我不可能不明白自己壹開始不擅長什麽,也不可能立竿見影。
三年意味著壹開始需要忍受挫折和孤獨,需要慢慢摸索,需要交很多學費,需要壹事無成。今天,我已經寫了壹年了,這壹年,我就是這麽過來的。
很多人追求短平快,如何在壹年內讀完幾百本書,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考上研究生,如何月薪達到六位數。
其實在這個世界上,要想真正把壹件事做好,做到極致,需要長期的投入和毅力。
03
我想起知乎裏的壹句話:很多人的努力根本達不到拼天賦的程度。所以在生活中,如果妳多努力壹點,堅持下去,妳會比周圍的人好很多。
之前看過阿和的文章,對他印象深刻。他是“職場充電寶”的創始人,畢業於清華大學,三次創業。
文中他提到,自己接觸媒體後,剛開始寫作,沒有方向。後來考了清華的實力,關註了1000多個微信官方賬號,慢慢研究題目,內容,句子,結構。他記筆記,寫了很多筆記本。
這種努力不是沒有回報的。壹月份他的個人號增加了幾萬粉絲,然後越來越大。
妳光寫自媒體是不夠的。運營,互動,分析受眾心理,抓住熱點,積累內功?這些事情做不好,數據肯定上不去。
我想到齊白石。他畫的蝦可以和真的混為壹談,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年輕的時候就開始畫蝦,40歲以後才開始模仿前人的畫。到他60多歲的時候,他的蝦已經是傑作了,但他覺得它們還不夠“活”。
後來,他在碗裏養了幾只長腳蝦,放在壹幅畫上,每天觀察。
後來他的蝦在畫紙上遊動,看似壹動不動,充滿了傲氣和深厚的功力,已經進入了蛻變的境界。
這才是把事情做到極致的真實樣子,只有真正投入進去,才能經常看到自己的不足,真正發現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
日積月累,最終進入境界。
04
讀書,我也有這種感覺。越讀越發現學無止境,知識真的少的可憐。
我個人很喜歡錢鐘書的《圍城》,錢鐘書真的是壹個博覽群書的人。很多人尊他為“昆侖之主”,其實他根本不看重這些表面利益。
他極有天賦,他從未忘記他的閱讀。同時,他沈迷於書籍。當時清華的同學評價他“橫掃清華圖書館”。在陸,他在《詩話》領域研究頗深,令天下無數學者俯首稱臣。
同時精通數門外語,學貫中西。當牛津想出高價購買他註釋的牛津詞典時,他拒絕了。
他不喜名利,只愛讀書。很多時候他不喜歡見客人,只想享受安靜的讀書時光。
他學習到極致,同時又活成了壹面鏡子,供後人與“大師”們對比。
有時候經常看到“讀書無用論”的口號,經常看到壹些整天談論歷史、宗教、哲學的人掉書。
妳到底做了多少?
壹笑置之
05
所以還是那句話,少喊口號,多做實事。妳知道這麽多,可妳能做的真的少得可憐。
所以先別想妳能拿多少。
先問問自己。
妳做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