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尋找壹個古文典故,要有完整文言文和出處?

尋找壹個古文典故,要有完整文言文和出處?

《公羊傳·宣公十二年》

莊王伐鄭,勝乎皇門,放乎路渠。鄭伯肉袒,左執茅旌,右執鸞刀,以逆莊王。曰:“寡人無良邊垂之臣,以幹天禍,是以使君王沛焉,辱到敝邑。君若矝此喪人,錫(賜)之不毛之地,使帥壹二耋老而妥焉,請唯君王之命。”莊王曰:“君之不令臣,交易為言,是以使寡人得見君之玉面,而征至乎此。”莊王親自手旌,左右撝軍,退舍七裏。

譯文

春秋末年,占據天下之中樞位置的鄭國,夾在晉楚兩強之間,左右為難,只能看誰的拳頭硬就聽誰的。公元前597年春天,因為鄭國和晉國結盟了,楚莊王就率領大軍打過來了。鄭國壹面向晉國求救,壹面拼命抵抗。楚軍圍攻鄭國國都(今鄭州新鄭市)三個月,鄭襄公看看晉國救兵還不來,看看城內已無可戰之兵,已無可吃之糧,再也受不了楚莊王的拳頭了,只好光了膀,左手持降旗,右手持鸞刀,打開城門投降。見了前來受降的楚莊王,鄭襄公說:“寡人是沒有才能的邊陲小臣,惹得天降大禍,讓君王屈尊到了我們這個小城。君王如果能憐憫我這不祥之人,給我壹塊不毛之地,讓我和幾個老得掉牙的臣子能夠安度晚年,我們將惟命是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