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的筆順:橫、豎、橫。
土,拼音:tǔ,是漢語通用規範壹級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地面上的土堆或土塊。“土”的本義為土地,又指土壤。由土地引申為家鄉,又指本地的、地方的,由此又引申為出自民間的、民間產的。此外土還指不合潮流的或不開通的。
土是漢字部首之壹。用“土”作意符的字主要包括:土的種類,如:地、壤、塵、埃;田間的工程,如:壟、埂、堤、塘;建築物,如:城、塔、墓、壇;房屋的部分,如基、址、垣、堵;疆界,如:境、域、塞。
中國古代以農業立國,農耕生活的最大特點,就是長期在某壹相對固定的土地上勞作、生活,因此、土由土地又引申指家鄉、本土或地方性的,如故土、鄉土、土產、土匪中的土。由本土又引申指出自民間的,如土法,指的是民間習用的辦法;土布,指的是民間用手工紡織的布。
在甲骨時代,“土”往往用作祭祀的對象,有專家認為是“土神”或“社神”。“土”是社的本字,後來加上“示”旁,就成了“社”。對於“土神”與“社神”之間的關系,雖然還有侍繼續探討,但是殷人已經把“土”作為崇拜物進行祭祀,可見在古人心中“土”的地位之高。
土康熙字典義:
《唐韻》《正韻》他魯切。《集韻》《韻會》統五切,並吐上聲。五行之壹。《說文》: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物出形也。《易·離彖傳》:百谷草木麗乎土。《書·禹貢》:冀州,厥土惟白壤。兗州,厥土黑墳。青州,厥土白墳。徐州,厥土赤埴墳。
又《書·禹貢》:徐州,厥貢惟土五色。註:諸侯受命,各錫以方色土,建大社於國中,壹曰冢土。《詩·大雅》:乃立冢土。又後土,取厚載之義。***工氏子句龍為後土,位在中央,主於四季各十八日。《禮·月令》:中央土,其日戊己,其帝黃帝,其神後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