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結合之前看過的壹個很有內涵的視頻來給大家講壹個故事。
這個故事,說的是壹個爸爸帶著孩子向壹個通曉教育的請教,希望這位老師能夠給他推薦幾部孩子能看的動畫片。
這位老師很熱情,給孩子爸爸推薦了很多名作品。
先推薦的《三國演義》,爸爸嚇得直搖頭,說裏邊竟是些勾心鬥角的計謀,孩子看了會學壞。
老師又推薦了《天龍八部》,父親壹聽,臉色都變綠了。他壹邊喊著“畫面太血腥了,孩子不能看”。
接著老師說《數碼寶貝》總行了吧?家長卻說“動畫片裏的主角養狗不牽繩子,很沒公德心,孩子看了也會玷汙品德。”
老師無奈地嘆了口氣,然後繼續介紹,家長都不敢接受。最後他把《新華字典》搬出來,可家長竟然說“裏邊什麽都有,太雜亂了,堅決不能看。”
老師不知所措地對著手裏的板子敲了敲。這時候,爸爸像發現了新大陸壹般,指著老師手裏的白板說:“這個板子好。純潔無暇。非常適合孩子觀看、學習與模仿。”
老師瞅了瞅白板,又看了看壹臉真誠地爸爸,抓狂道:“是妳瘋了還是我瘋了!只是塊板子,它除了是木頭,還有什麽!”
雖然這只是壹個帶有諷刺滋味的小故事,但卻用他背後的深意提醒我們壹個道理:過猶不及。
就拿《小豬佩奇》這個動畫片來說,我和孩子都很愛看。
我作為壹個大人,喜歡看這部動畫片,主要是想向豬媽媽和豬爸爸學習科學的 育兒 方法。
我家孩子喜歡看,完全是因為裏邊的故事情節吸引人,而且裏邊的小動物可愛又萌萌噠。
我與孩子看這部動畫片,都獲得了壹些成長。這種成長主要體現在更加和諧的親子關系上。
說到這裏肯定有朋友會質疑:“難道妳的孩子沒有因為看了《小豬佩奇》而學豬叫,或者動不動跳泥坑?”
我誠實地回答:“有啊!”但跳泥坑這件事,並不是因為孩子看了這部動畫片而學會的,而是因為孩子天性裏就對水和泥坑無法抵抗。也就是說,不管看不看動畫片,小孩子見了泥坑都會忍不住又蹦又跳。
至於學豬叫這件事情,我個人覺得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不僅覺得正常,還會時不時與孩子來壹場互動。他們壹邊蹦壹邊“哼哼哼”,我也學著他們的樣子“哼哼哼”,然後我們壹起哈哈哈大笑。
誰能想到這樣和諧的畫面,竟然是因為動畫中壹個小小的設計。
我們母子三人從這個小小的設計裏找到了歡樂。最開心的事,我的孩子在哈哈笑過之後,並沒有把“豬叫”和“跳泥坑”當做事業去發展。
而是,把動畫當做動畫,把生活當做生活。
這壹點是怎麽做到的呢?
1.體驗
這裏說的“放縱”並不是不管不顧不聞不問,而是盡管放手讓他們享受該有的自由。
比如,我們會做好約定,每天放學後,在我做飯的這段時間裏,他們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包括看動畫、玩 遊戲 。
可當我做好飯的時候,他們就要主動把手機收起來,然後吃完飯,再然後就是學習。
因為有約在先,孩子們會信守承諾。他們不能信守承諾,那就失去自由玩手機的權利。
再比如,沒等孩子學著小豬佩奇的樣子去跳泥坑,我就會提前帶他們去雨水裏體驗生活。
這通體驗很神奇。神奇的地方是,我會提前告訴他們,水會打濕衣服,泥巴會弄臟身體,但如果妳們喜歡就可以去體驗,我不會打罵妳們。
不過體驗是需要付出代價的。比如,身上會臟兮兮,全身會濕漉漉,腳底板會涼颼颼……
該講的講了,剩下的就是讓孩子自由選擇了。如果他們選擇跳泥坑,我只管在心裏大喊“又要洗壹堆衣服啦。累!”
因為有足夠自由和充分體驗,孩子們才懂得節制。
因此,到目前為止,看過《小豬佩奇》《奧特曼》《光頭強》等動畫片的佐姐和佑弟,雖然也會模仿裏邊的人物的動作和語言,但沒有上癮和無底線的壞行為出現。
2.引導
世界這麽大,有歡喜也有悲傷。我們不必刻意制造壹個完美的童話,也無需要隱瞞灰暗,哪怕是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
我們需要教會孩子真善美,也不用避諱不良信息的傳遞。
當然這裏的不避諱並不是說毫無底線地給孩子灌輸壹些“噩夢”,而是有選擇、有方法地讓孩子們去接受現實生活中的好與不好。
這裏說的方法其實就是引導。這種引導需要在平常的時候下功夫。比如刀子、剪刀、鉛筆、筷子、鋸子等鋒利的工具非常危險,不僅可能會傷人也可能傷己。所以,在玩耍的時候不能碰這些東西,如果實在必須得用的時候,也要在大人監督的情況下使用。
如果未經大人允許,壹定不能隨便碰。而且不僅自己不能隨便碰,別的人也不能隨便拿這些東西來威脅妳。
如果教育到位了,孩子就算看了動畫片,也會在關鍵時刻避開那些危險的動作和行為。
3.精致。
雖然父母的教育非常重要,但小孩子畢竟是小孩子,在面對“陷阱”的時候孩子是很難有分辨是非對錯的本事和抵抗誘惑的能力的。
所以,除了父母要盡心盡力教育孩子外,制作動畫的團隊及審核部門,在生產動畫的過程和審核過程中也應該把動畫的質量放在第壹位。
也就是說,那些看起來很熱鬧,實際上毀三觀的東西壹律封殺。只有主題正能量、價值觀正確、情節經得起考究、行為陽光帥氣的才能被適當。
總之,大家千萬不能把糟粕當寶貝,把惡劣當正義。
如果是非黑白顛倒了,孩子們哪還能有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