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中前20個元素是:1 H氫 、2 He氦 、3 Li 鋰、 4 Be鈹 、5 B 硼 、6 C 碳 、7 N 氮 、8 O氧 、9 F 氟 、10 Ne氖 、11 Na鈉 、12 Mg鎂 、13 Al鋁 、14 Si矽 、15 P磷 、16 S硫、 17 Cl氯、 18 Ar氬 19、 K 鉀 20 、Ca鈣。
元素周期表有7個周期和16個族。每行稱為周期,每行稱為族(族VIIIB包含三列)。這七個時期可分為短期(1、2、3)和長期(4、5、6、7)。有16個家庭,每個編號的垂直從左到右(B組八世除外)。例如,氫是組的壹員,我和氦屬於集團0。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不僅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結構,而且顯示了元素性質的演化規律和元素之間的內在關系。它構成了壹個完整的體系,被認為是化學發展的重要裏程碑之壹。
發展歷程:
1869年,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首次提出了現代化學中元素的周期律。他將當時已知的63種元素按照相對原子量,以表格的形式排列。化學性質相似的元素被放在同壹列,形成了元素周期表的雛形。在成為現代元素周期表之前,它經過了多年的修改。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是按其原子序數排列的,最小的原子序數在第壹位。表中的行稱為周期,列稱為族。原子半徑從左到右減小,從上到下增大。
在化學課本和字典裏,有壹個元素周期表。它揭示了物質世界的秘密,將看似不相關的元素結合成壹個完整的自然系統。它的發明是現代化學史上的壹項開創性工作,對化學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當人們看到這張桌子時,他們會想到它最早的發明者門捷列夫。
1869年,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將化學上相似的元素按相對原子質量排列在同壹行,編制了第壹張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學元素之間的內在關系,使它們構成壹個完整的系統,成為化學史上的重要裏程碑之壹。
隨著科學的發展,元素周期表被未知元素填滿了。當原子結構之謎被發現時,現在的周期表不是按照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來排列的,而是按照原子的質子數(電子數或核電荷數)來排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