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字成語如下:
多多益辦、多多益善、道高益安,勢高益危、大有裨益、韓信用兵,多多益辦、韓信將兵,多多益善、積思廣益、進退損益、既得利益、集思廣益、救焚益薪、精益求精、開卷有益、老當益壯、良師益友、買菜求益、
滿招損,謙受益、裒多益寡、窮且益堅、求益反損、七損八益、窮當益堅、日滋月益、日增月益、日益月滋、損上益下、損人益己、衰當益壯、徒勞無益、新益求新、相得益章、相得益彰、益謙虧盈、欲益反損、欲益反弊、益壽延年、益國利民、有損無益、壹謙四益、延年益壽
益(拼音:yì)是漢語常用字,字形始見於商代甲骨文 ,其古字形像器皿中的水滿溢而流出,本義為充滿而向外流,後表示增益,本義由“溢”字表示。
由滿溢引申,指增加、增多,又引申指更加。由於增加了,得到的好處更多了,所以“益”又引申指好處。在古漢語中,“益”字還有超出、過度的意思。
康熙字典
午集中皿部 益
古文:?
《唐韻》《集韻》竝伊昔切,嬰入聲。饒也,加也。《廣韻》:增也,進也。《書·大禹謨》:滿招損,謙受益。
《詩·邶風》:政事壹埤益我。《左傳·昭七年》:三命茲益***。《禮·曲禮》:請益則起。《論語》:益者與。註:疑童子學有進益也。《春秋·繁露》:有益者謂之公,無益者謂之私。
又多也。《史記·酷吏傳》:上問張湯曰:吾所謂,賈人輒先知之,益居其物。
又盈溢也。《莊子·列禦寇》:有貌願而益。
又《易》卦名。《釋文》:益,增長之名。
又以弘裕為義。
又《金史·國語解》:益都,次第之通稱。
又《六書正譌(訛)》:二十四兩為益,假借別作鎰溢。
又草名。《詩·王風》疏:蓷卽茺蔚。壹名益母。
又《爾雅·釋草》疏:蛇牀(床),壹名思益。又果名。《博雅》:益智,龍眼也。又州名。古蜀國,漢武帝置益州。《釋名》:益,阨也。所在之地險阨也。
又姓。《印藪》:漢有益強,益壽。宋有益暢,紹興進士。
《六書正譌》:益,器滿也。故從水從皿。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