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李吉明的《我淘,我正年少》
自打秦文君寫了《男生賈裏》之後,本土原創少兒文學進入了化沈重為輕松的時代。隨後,少兒文學作家們動不動就幽它壹默,作品似乎不搞笑,就對不起江東孩兒們似的。幽默,就這點小把戲,居然可以屢試不爽,不但成就了楊紅櫻“中國童書皇後”的美名,也成就著壹些懷揣夢想的來者。
在新書貨架上,壹本《我淘,我正年少》即醒目又招搖,封面是壹個男孩子踏滑板騰空躍起的姿態。取下來壹看,居然又是作家出版社的貨色,居然又是那位大名鼎鼎的王淑麗的責編,這位曾經壹手打造秦文君、楊紅櫻校園系列暢銷書的大牌阿姨。
這作者誰呀?李吉明,圈兒裏人陌生得不曾聽說,小子何德何能,居然能得到這份垂青?打電話問過這本書的出版商,對方只說,他們也未曾見過作者本人。他們感興趣的只是這本書,因為他表現的主題和筆法,都是那樣的與眾不同。
且不管他。信手翻開,大略知道書中所寫,無非又是壹幫壞小子。初三學生馬道遠和他的搭檔駱次山在分班時,不幸落到了蝸牛班。馬道遠學習成績飄忽不定淘出了名,但卻聰明過人,妙語連珠;駱次山總是墊底,略顯愚魯,卻熱心直腸,厚道可愛。兩人湊在壹起,便生出壹連串令人忍俊不禁的趣事來。
這是壹本令人捧腹大笑的書。但是,在看似輕松愉快的閱讀中,讓人多少感受到壹些與秦文君、楊紅櫻不同的文風。同樣是寫淘氣男生,秦文君、楊紅櫻筆下孩子的淘,是媽媽眼裏寬容的淘,是大人可以接受的淘。而李吉明筆下孩子的淘,壹開筆就顯得張牙舞爪,橫空出世——“差生族,滾蛋進行曲。美麗的暑假變成壹場該死的秋雨結束了……”故事張揚,文字犀利,甚至略帶壹點“少兒不宜”的鏡頭。
譬如,馬道遠被篩到蝸牛班,去跟原先班裏的老師同學告別,結果受到“愛,往往被不愛所傷”的嘲弄,他無不感傷地說“其實,我想說我不想離開大家,可那幫家夥是古墓派的,壹點也不留我。”那個老實搭檔駱次山卻精辟地說出“這就叫世態炎涼,差生無人緣,這和弱國無外交壹樣”這種不合孩子身份的比喻。再譬如,寫到學校分快慢班壹節,小說中有這樣壹段話,“能把莘莘學子培養成中考狀元,其艱辛比得過後宮王妃處心積慮把皇阿哥鼓搗成皇帝。老師們清楚得很,師以生貴和母以子貴壹樣的道理。”嘲諷得似乎有點過火,其刻薄辛辣,多少能讓人想起錢鐘書《圍城》的遺風。
書中的故事,只看這書名《我淘,我正年少》就可見壹斑,在壹溜兒“點擊關鍵詞”後面,是壹個個不安分的字符:“十五歲的男生,吹響第壹聲青春小號”、“為伊人犯錯,好傻好傻的男生耶”、“開心阿Q辭典”、“生日派對,超級辣媽”等等,仿佛由於書中的主人公淘氣,因而把描述他們的壹個個死文字也鼓動得跳躍起來。
在完成壹段冒險似的經歷後,小說結尾處兩個孩子對“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似的中考,有這樣壹段對話。壹個無不疑惑地說:“我爸我媽說他們沒錯,吳老師也說她沒錯,我覺得咱也沒錯呀。妳說到底誰錯了?”另壹個憨憨地說:“誰都沒錯,錯在命運!”讀到這裏,不禁令人“呀!”的壹聲,小小年紀,能說出這種“看破世道”的話,看似可笑,卻五味雜陳。
讀到這裏,我不禁要問,這還是少兒文學嗎?少兒文學可以這麽寫嗎?也許這樣提問本身就是個悖論。文學標準是多元的,但真的教育,是壹切藝術的不二法門。李吉明用“這個年齡段”讀者特有的說話方式,寫了這麽壹個“看上去很真實”的故事。行文中有時嘻皮笑臉,有時油腔滑調,也許為有些大人所不喜。但作者用睿智的語言,幽默的妙喻,講述了壹段令人捧腹大笑的少年冒險故事,塑造出了清晰、真實、多層次的“這壹個”來。
也許孩子們會用他們手中的零花錢做選票,來回答是喜歡還是不喜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