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衫襤褸的讀音:yī shān lán lǚ。
衣衫襤褸是壹個漢語成語,釋義指衣服破舊,其布料破爛不堪。出自先秦·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二年》:“訓之以若敖,蚡冒,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杜預註:“藍縷:敝衣。”成語用法:主謂式;作主語、定語、狀語;指生活貧困,含貶義 。
壹、成語辨析
1、近義詞?:捉襟見肘、衣不蔽體、破衣爛衫、百孔千瘡、入不敷出、短褐穿結、衣衫不整。
2、反義詞?:衣冠楚楚、綽有余裕、峨冠博帶、錦衣玉食、華冠麗服、珠圍翠繞、衣衫整齊。
二、字義分解
1、衣(拼音:yī、yì)是漢語壹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此字初文見於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上衣,本義即上衣,古代下衣叫裳。後為衣服的總稱。又引申為覆蓋在或包在物體表面的東西。以上義讀yī。由衣的作用引申出包裹、覆蓋的意思。衣也有穿衣的意思,用作動詞,讀yì。
2、衫:shān ㄕㄢˉ。《說文解字》:“衫,衣也。從衣、彡聲。”《釋名·釋衣服》:“衫,芟也,芟末無袖端也。”短袖的單衣是衫之範式。本義:上衣、單褂。如:長衫、襯衫、汗衫、棉毛衫。
3、襤(lán),漢字,表示衣服破爛不堪,亦作“襤褸”。
4、褸(lǚ)是壹個漢字,總筆畫為14畫,常用作“襤褸、衣衫襤褸、篳路藍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