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說文解字(48):承

說文解字(48):承

,《說文》:“ 奉也。受也。從手從卪。 ” 奉+承=奉承,承+受=承受。這些字有個***同點:裏面都有兩只手。

先看承。手和 卪(節),從前分別在《 說文解字:舉 》和《 說文解字:命 》中介紹過。

手,是手指張開的樣子。握住的樣子就是拳。段註:“ 今人舒之為手。卷之為拳。其實壹也。 ” 和手有關的構件有很多,在 當中出現了兩種。

奉,也有相似的結構,類似的還有舉。

承,在這些手上面,是跪坐的人。跪坐的人,原本寫成卪。在令,印等這些字當中能看到,尤其是令,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這個部件後來在承字當中是怎樣演變的。

卪,通常表示有權力的人,他們跪坐著發布命令。下面這些手,表示他們受到很多人的擁護和支持。

在古代,輔佐帝王的最高官吏被稱為丞相。其中的丞,就是承的意思,從現在的字形上看,二者也非常接近。拯救的拯,本義是向上舉,看來也和承字有關聯。

有資料認為拯是把掉進坑裏的人拉上來,這也許這是從丞的甲骨文字形上產生的聯想,雖然看似有壹定的道理,但《說文》:“ 丞,從廾從卩從山。山高,奉承之義。 ” 承和丞都是指對上。如今,承上啟下,繼承等詞語都包含這層意思。所以,我覺得應該還是解釋成向上舉更合適。

受,是上下兩只手,字形上看很明顯。在《 說文解字:授 》中介紹過,這裏不再贅述。

順帶說壹個字:蒸。

蒸,下面四點是表示火,頭上頂著草,把人架在火上烤,這個讓人不禁聯想起請君入甕這個典故。以蒸為刑罰,甚至活活把人弄死,在歷史上確有記載,通常稱為烹刑,所謂“斧鉞湯鑊”,湯鑊就是用來行烹刑的器具。因此,未必是蒸的由來。有資料認為是古代給人用點燃的藥草進行熏蒸治病,還有資料認為其中的烝只是形聲字的聲旁,不表示意義。

確實,從意義上看,在古代,薪和蒸是壹對,前者表示比較粗的木柴,而後者表示比較細小的木柴,比如麻幹葦竹這些。那麽,和薪字來類比,烝確實應該屬於聲旁的可能性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