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舜耕歷山的典故

舜耕歷山的典故

舜耕歷山的典故:

舜家境清貧,故從事各種體力勞動,經歷坎坷。他在歷山耕耘種植,在雷澤(今屬山東菏澤)打魚,在黃河之濱制作陶器,在壽丘(今河南浚縣)制作家用器物,還到負夏(今山東兗州)做過小本生意,總之生計艱難,顛沛流離,為養家糊口而到處奔波。

相傳舜在20歲的時候,名氣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聞名的。因為能對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堅守孝道,故在青年時代即為人稱揚。過了10年,堯向四嶽(四方諸侯之長)征詢繼任人選,四嶽就推薦了舜。堯將兩個女兒嫁給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

舜不但使二女與全家和睦相處,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現出卓越的才幹和高尚的人格力量,“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上人皆讓居”。

只要是他勞作的地方,便興起禮讓的風尚;“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制作陶器,也能帶動周圍的人認真從事,精益求精,杜絕粗制濫造的現象。

他到了哪裏,人們都願意追隨,因而“壹年而所居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縣為都)”。堯得知這些情況很高興,賜予舜絺衣(細葛布衣)和琴,賜予牛羊,還為他修築了倉房。

擴展資料:

舜耕歷山:

翼城因翔山如翼而得名。翼城多山,首推歷山。司馬遷《史記》有載“舜耕歷山”。乘興前往歷山訪古尋根,這便是經典行程了。

歷山主峰名曰“舜王坪”,海拔2358米,為山西省南部最高峰。坪者,山間平地也。遼闊坪地展現眼前,宛若山巔天然大牧場,壹望無際遠達人煙罕至的原始森林。置身舜王坪,處處風景皆與“舜耕歷山”有關。

壹道寬約五尺、深三尺的壟溝,相傳這是當年舜王駕馭大象耕作而出的犁溝。我情不自禁地想象在遠古晉南,氣候溫暖濕潤,土地豐厚肥沃,大舜帶領子民辛勤勞作,吟唱《卿雲歌》:“卿去爛兮,糾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華夏先民純樸敦厚之風,不覺撲面而來。

放眼漫山遍野形似“串串草”的野草,我認為這是古代聖賢的遺存植物,隨即請教當地老漢,得知此草名為“細心”,確為藥用植物。草名細心,令人莞爾。於是我愈發細心觀景,唯恐有所遺漏,虛了此行。

走近那座以石料砌成的屋宇,這正是“舜王廟”,因紀念舜耕歷山而建,始建於宋元,初為磚木結構,歷經多次復建,現為磚木石結構,供奉舜帝與娥皇女英,以誌不忘先祖功德。

舜王廟建築,坡頂單脊,造型簡約,樸實無華,尤其體量不大,很是符合遠古生活樣貌。舜王廟拙樸地還原了“舜耕歷山”的歷史現場,令遊客們頓生人文始祖的親和感。

舜王坪的最高點為南天門,其東面和北面是五千四百余畝的亞高山草甸,西望則是被稱為七十二混溝的原始森林,我興沖沖地登臨南天門,歷山全景盡收眼底。

立身南天門瞭望西北方,可見坡下有摞摞層石疊壘,形成小石群的規模,引人矚目。快步趨前,得知此為“天書石”,躬身仔細觀賞,這“天書石”有石而無字,坦坦蕩蕩天書也。

翼城有民間傳說,華夏先祖觀天象,識冷暖,辨陰晴,尋規律,摸索二十四節氣的規律。然而,舜王孜孜以求,親臨“天書石”以閱讀無字天書,最終心領神會,悟出“七十二物候”,形成適用於黃河流域的“七十二候歷”。

這為先民提供了更為精確的天文氣象規律,以事農耕。經過當代專家論證,已經確認“七十二候歷”起源於翼城歷山,翼城歷山為中國“歷法之源”。

下山途中,我再次拜謁“舜床”。這真是造物的神奇,壹面淺褐色石板酷似床形,壹方立石極像床頭,這既形似又神似的石床,被民間傳為遠古先賢農忙歇息的“舜床”。舉凡民間傳說,皆飽含人類思想情感。舜王愛民,百姓擁戴,這塊天然巨石便被演繹為先賢歇息之所,廣泛流傳。

人民網-翼城訪古話名山(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