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氏這個字怎麽解釋

氏這個字怎麽解釋

開放分類: 漢字、字典、百度字典

shì

①姓:姓氏;張氏兄弟(姓張的兄弟)。

②對名人專家的稱呼:神農氏;攝氏溫度計;陳氏(陳景潤)定理。

③舊時稱已婚婦女時常在她的夫姓和父姓的後面加氏:趙孫氏(夫姓趙,父姓孫)。

氏 <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物體欲傾倒而將其支撐住的形象。是“支”的本字。本義:古代貴族標誌宗族系統的稱號

同本義

氏,姓氏。――《玉篇》。按,秦漢以前,“姓”和“氏”不同,“姓”為“氏”之本,“氏”自“姓”出。夏、商、周三代,氏是姓的支系,用以區別子孫之所由出生

三代之前,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婦人稱姓。氏所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通誌?6?1略?6?1氏族》

賜姓劉氏,拜為郎中。――《史記?6?1劉敬叔孫通列傳》

也有以邑、官職、祖父的謚號或字為氏的

姓、氏之稱,自太史公始混而為壹,本紀

氏shì

⒈〈古〉同姓貴族若幹分支各有的稱號叫"氏"。如屈原是楚王的後代,姓羋,"屈"是羋壹個分支的"氏"。周代以後,姓氏才不分。

⒉舊時對已婚婦女的稱呼。在娘家父姓後加氏:張妻王~。或在夫姓與父姓後加氏:張王~。

⒊對有影響或有專長或有成就之人的姓或名後加氏:神農~。華佗~。段(玉裁)~《說文解字》。

⒋姓:吳~(姓吳的)姊妹。

⒌〈古〉世襲的職官名後和朝代名後都可加氏:太史~。夏後~。

氏zhī

氏jīng 狋氏,漢縣名。

由於人口的繁衍,原來的部落又分出若幹新的部落,這些部落為了互相區別以表示自己的特異性,就為自己的子部落單獨起壹個本部落***用的代號,這便是“氏”,當然也有的小部落沒這樣做,而仍然沿用老部落的姓的。有的部落壹邊沿用舊姓,壹邊有自己的“氏”。這些小部落後來又分出更多的小部落,它們又為自己確定氏,這樣氏便越來越多,甚至於遠遠超過原來姓的規模。

從時間上來講,這已是父系氏族社會的事情了,氏帶上了這個時代的烙印。所以“氏”可以說是姓的分支。《通簽·外紀》說:“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就很能說明二者的關系。“姓”是不變的,“氏“是可變的。顧炎武也說“氏壹傳而可變,姓千萬年而不變。”秦漢之前,姓和氏在不同場合使用,哪些人有姓,哪些人用氏有嚴格規定,漢代以後,姓氏不加區分,姓氏合壹,統稱為姓。最明顯的標誌是《史記》,根據現有姓氏、推究它們的來源或者說最初確定它為姓氏的緣由,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1)前面提到過,帶女字旁的姓氏如:娰、姬、姜、媯、贏等,這是母系氏族社會女性崇拜的反映。有些直接就是女族長的名姓稱號。

(2)以動植物或其他自然物為姓氏。如馬、牛、羊、豬、蛇、龍、柳、梅、李、桃、花、葉、谷、麥、桑、麻、粟、山、水、林、木、風、雲、河、江、金、石、鋼、鐵、玉等,這其中很大壹部分是部落的圖騰。

(3)以封國、采邑或職官、爵位為姓。如齊、楚、燕、韓、趙、魏、秦、魯、蔡、鄭、陳、宋、阮;司徒、司馬、司空、樂正、宰、上官、太史、少正、王、侯、公孫、伯子等,由於古代封爵職官名目繁多,故此類姓很多。

(4)以出生地、居住地或職業為姓,如姚(虞舜生姚墟)、東方(伏羲住處)、西門、東門(魯莊公子遂後代封住地)、東郭、南、百裏、歐陽(越王勾踐,被封在烏程歐陽亭)、陶、巫、蔔、醫等。

(5)以祖先族號、謚號為姓。如唐、虞、夏、商、周、殷,文、武、昭、穆、康、莊、宣、平、成等。

(6)其他(在姓中還有幾種變種,突變情況):

A、皇帝賜姓。如劉邦賜項伯姓劉。李煜賜奚廷圭(墨務官)姓李。

B、為避災難而改姓。如伍子胥在吳被殺後,子孫逃到齊國,改姓王孫;陳厲公子陳完,在陳內亂後逃到齊國做了大夫,改姓田。

C、為避皇帝或聖人諱而改姓。如荀改孫,莊改嚴,丘改邱等。

D、嫌原姓復雜、字多而改姓。如司馬簡姓司或馬或馮,歐陽簡姓歐。

E、少數民族主動從漢姓。如北魏孝文帝規定鮮卑族人改用漢姓如陸、穆、賀、於等,皇族帶頭,由原來的姓拓跋改為姓元。

F、另外,拓跋、單於、宇文、長孫、呼延、尉遲、耶律、完顏,愛新覺羅等都是少數民族姓的漢語譯音。有些少數民族姓在譯成漢語後,嫌字太長就簡化,如愛新覺羅,改姓羅,金。從以上可看出,同姓不壹定壹家。

今天在公***社交場合的“貴姓”、“尊姓”、“按姓氏筆畫為序”中的姓,實際上包括了古姓、氏這兩方面的內容。

另外,古代姓氏還有幾點值得註意:

①戰國前,貴族才有姓氏,貴族男子稱氏,女子稱姓。因為“姓所以別婚姻”,“氏所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通誌·氏族略序》)顧炎武在《日知錄》中說:“考之於《傳》,二百五十五年之間,有男子而稱姓者乎?無有也。”

那麽男子稱什麽呢?1、貴者稱氏;2、賤者則以職業概括之。如奕秋、庖丁、匠石、醫和、優孟,這些職業名後來才成了姓。當時是通稱。

②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禮不娶同姓”,“父母同姓,其出不蕃”(《左傳》),“同姓不婚,惡不殖也”。(《國語》)有人認為裏面隱含了樸素的優生學。

春秋時,魯昭公娶吳女為夫人,兩人都姓姬,乃改夫人姓孟,稱吳孟子。

③因為“姓”起著“別婚姻”的作用,貴族男子又不稱姓,故女子稱姓特別重要,為了給待嫁或已嫁的同姓女子加以區別,就形成了對女子的特殊稱呼,在姓的前後加前綴、後綴。

A、前綴用排行:孟、伯、仲、叔、季。如孟姜、伯姬、叔隗。

B、以夫家的采邑、謚號為前綴:如晉姬、武姜、文贏。

C、加氏、女、母、姬、媼、嫗等後綴,如張氏、商女、孟母、吳姬、趙媼等。

與朝歌令吳質書》

又指古代世業職官的稱號。如:保氏;職方氏;陳氏定理

舊時放在已婚婦女的姓後,或如通常在父姓前還加上夫姓的稱呼〖acharacterplacedafteramarriedwoman’smaidenname〗

其下兩冢,壹為阿爺侍者朱氏,壹為阿兄侍者陶氏。——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夫人李氏;王張氏

shì

通“是”。此,這〖this〗

今知氏大國之君。——《墨子·天誌下》。俞樾雲:“知”字衍文。氏、是古通用。“今氏”即“今是”也。

唯氏三族之不虞。——《白虎通·宗族》

氏為莊公。——《漢書·地理誌》

另見zhī

氏族

shìzú

〖clan〗原始社會由血統關系聯系起來的人的集體。氏族內部禁婚,生產資料公有,集體生產和集體消費

zhī

——見“月氏”(Yuèzhī):漢代西域國名,“氏”***計4劃。

另見shì

相關詞語

 伯氏 婦氏 革蘭氏陽性菌 古皇氏 萊氏 劉氏冠 冥氏 南氏 庶氏 四氏學 陶唐氏 陭氏 英氏 有虞氏 禺氏 霅氏 趙氏孤 鐘氏 祝融氏 宗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