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的讀音:gǎn。
敢(拼音:gǎn)是漢語通用規範壹級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雙手持武器捕捉野獸,以會有膽識與勇氣之意?。“敢”可表有膽量、勇於進取。“敢”也可用作謙詞,有冒昧之義。 由冒昧義可引申為侵犯、冒犯義。“敢”還可用作反語,相當於“不敢”“豈敢”。
文字溯源:
“敢”字具體產生於何時尚不明確。徐中舒《甲骨文字典》釋為“敢”。這個字形描繪了壹個驚心動魄的打獵場景。字形的下面是壹只手,也就是“又”字,這只手握著獵叉,猛地刺向上面的野豬,也就是倒寫的“豕”字。這個場景表示獵殺野豬時,人們勇敢進取。
捕捉野豬是非常勇敢又有膽量的行為,所以“敢”字的本義指“有勇氣、有膽量”。
入周以後,豕形與狩獵工具虛化為線條。大概嫌原形過長,左邊的“口”疑即狩獵工具的訛變。這樣壹變,成了過渡形體,所會之意已經模糊,導致後來書寫時,越變離原形越遠。在圖3的金文中,左下表示田網的主要部件成了“甘”。
上部完全不是豕字了。金文的基礎上省去左下構件中的壹點作“口”。戰國文字將表豕的構件寫成“彐”,中間壹斜曲畫分成兩段,壹段與“口”組合後再加壹橫畫為“古”,另壹段與“又”組合,《說文解字》古文“?”據此演變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