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香港的小吃店和餐廳的工作人員會說簡單的普通話嗎?

香港的小吃店和餐廳的工作人員會說簡單的普通話嗎?

48%香港居民:我會說普通話。

1997左右,香港流行壹句話:只要不過羅湖橋,就不用學普通話。

如今,在人頭攢動的銅鑼灣商圈,普通話的聲音在我耳邊無處不在:商店售貨員熱情地用普通話招攬生意;街上的香港市民耐心地用普通話為內地遊客指路。

回歸前,粵語和英語是香港的主流。15以來,隨著香港與內地在政治、經貿、社會文化、教育等領域的交流更加頻繁,普通話在香港得到廣泛使用。根據特區政府統計處今年2月公布的2011香港人口普查報告,普通話的普及程度首次超越英語,成為香港第二大語言。

職場普通話成了“香餅”

知名精密儀器制造商沃特斯(Waters)最近在香港刊登廣告,招聘其香港分公司的人事經理,並在語言要求中特別註明應聘者要精通普通話。沃特世人力資源分析師何先生表示,自15以來,公司內地業務節節攀升,占總業務量的50%以上,香港部門主管整個亞太區。和大陸員工交流,要說普通話。

近年來,普通話在香港職場的地位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企業希望員工會說普通話。根據香港大型求職網站jobsdb 5 5月底提供的數據,最近半年的招聘廣告中,有11%明確要求應聘者會說普通話。

如果按崗位類型分類,銀行、金融領域對會說普通話的求職者需求較大,占該崗位類型招聘廣告總數的18.6%;其次是政府和事業單位,占比17.1%;物業及房地產,占16.9%;專業服務占15.2%;美容健康占14.1%。

香港專業招聘公司Walters的人力資源經理黃綺婷表示,他們的客戶大多是外資公司,他們在香港設有分公司,負責內地業務。她透露,60%到70%的客戶傾向於雇傭會說普通話的員工。“回歸前,說英語是必要條件,現在普通話成了普遍要求。”

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講師劉說,她曾看到兩名大陸遊客在當地壹家著名的茶餐廳裏,對著菜單沈思良久。就在她準備做壹個熱情的翻譯的時候,店員張著嘴用普通話和她打招呼,壹勞永逸的輕松溝通。

「基本上,香港人都知道普通話的重要性。普通話是中國的標準語言,它存在於我們心中,但同時也有謀生的現實需要。”劉對說:

校園裏流行普通話。

今年3月底,香港浸會大學舉辦普通話朗誦比賽,報名人數超過800人,創歷史新高。19歲港生曹可仁以壹首《壹棵開花的樹》獲得詩歌組壹等獎。

曹可仁告訴記者,因為對語言的熱愛,她從小就在家自學普通話拼音,從壹年級開始參加朗誦比賽。長大後,她發現說好普通話對她的學習、交流活動和獲得工作面試都有很大的幫助。曹可仁希望大學畢業後在內地從事廣告行業。

根據特區政府統計處2月公布的人口普查報告,截至2011年6月底,香港約有707萬人,其中約46.5%報稱會說普通話,較2001年上升約13.2個百分點。此外,約1.4%的人口將普通話作為最常用的語言,也高於2001年的0.9%。

從15開始,香港的普通話普及率躍升,學校教育的推動功不可沒。

普通話從1998開始成為香港小學的核心科目。1998及以後入學的學生,小學壹年級至初中三年級學習普通話,接受9年普通話教育。目前,香港所有大學、學院和社區學院都開設普通話課程。

香港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語常會)委員、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教授段表示,在15之前,真正會說普通話的學生非常少,但近年來,香港學生的普通話水平已有很大提高。她這壹兩年去看了壹些朗誦比賽,發現當地很多小學生普通話和粵語壹樣流利。

她還說,以前很多高校的中文課都是用粵語授課,但近五六年來,隨著大陸學生的增多,老師們學會了用普通話授課。例如,在理工大學的雙語系,90%以前用粵語授課的研究生課程已經改用普通話。

香港中文大學普通話教育研究及發展中心主任林建平表示,從普查報告來看,會說普通話的香港居民從2001的三成多,增加到2006年的四成,再增加到2011的近五成,顯示普通話在香港逐漸普及。從語言教學的角度來看,“普及”之後應該做的是如何“提高”。

14年有7萬多人參加了普通話水平測試。

在今天的香港,與政府活動有關的重大場合、眾多的國際會議、論壇和展覽、地鐵和公交車站、客服電話的語音提示等都可以聽到普通話的聲音。

中央駐港聯絡辦主任彭清華日前說,他在香港回歸前就來過這裏。當時店員和出租車司機普遍不懂普通話,內地人來香港旅遊購物非常不方便。

他說,現在不僅大部分售貨員和出租車司機會說普通話,內地很多年輕人也會聽和說粵語,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回歸以來,兩地人員往來更加密切,各方面交流加強。

這些都得益於近年來內地與香港簽署的壹系列交流合作協議,特別是《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和港澳個人遊政策。

陳說,普通話是我們民族的諧音。如今,香港與內地的交流越來越頻繁和深入。只要與內地有聯系,香港人就有必要使用普通話。

語常會成立於1996,是壹個半官方組織,旨在就香港的語文教育政策向特區政府提出建議。據介紹,該組織已舉辦90多項推廣普通話的活動,約有28萬香港市民參與,超過300萬觀眾收看相關電視節目。

在香港回歸祖國15周年前夕,教育部語言應用研究所也於今年5月與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簽署合作協議,* * *致力於探索、發展和深化內地與香港的合作交流。

自1996以來,國家語委已與香港11高校簽署協議,建立普通話水平測試中心。國家語委數據顯示,從1996 * *,香港地區有141人參加考試,到2010年底,參加考試的人數已經超過7萬人。

根據CUHK教研中心提供的數據,港人普通話水平集中在“三級甲等”,即“合格普通話”,日常交流沒有問題;近年來,香港人的普通話水平標準率(即“二級乙等”)壹直呈上升趨勢。

林建平說,在香港,廣義的“普及”似乎是“走出中國,面向世界”,比如培養優秀的普通話教師,在海外推廣普通話,弘揚中華文化。

■新華網

從政府到人民的普及工作

在香港街頭,妳可以聽到夾雜著英語的白話,可以聽到流利的英語,也可以聽到不標準的普通話。“兩文三語”可以說是香港這個大都會的獨特景觀。粵語是香港的母語,英語也是市民的通用語言,而普通話正逐漸成為香港的另壹種通用語言。根據今年2月公布的香港人口普查報告,48%的香港居民聲稱會說普通話,略超過香港居民會說英語的比例(46%)。在2001人口普查中,只有1/3的居民聲稱會說普通話。短短十多年,普通話已超越英語,成為香港居民使用第二廣泛的語言。

那麽,香港在推廣普通話方面做了些什麽呢?

2002年,香港通過了推廣普通話的法案。

2002年6月23日,時任議員蔡蘇豫在立法會會議上提出“推廣普通話”的議案。她說,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內地、臺灣省和東南亞遊客的增加,香港商界和市民有必要廣泛熟悉普通話,以抓住商機,提高競爭力和溝通能力;為此,立法會促請政府制訂有效措施,解決普通話教師短缺的問題;增加播放普通話節目的頻道,改善香港電臺普通話頻道的接收質素,讓市民有更多機會接觸普通話;鼓勵民間組織舉辦更多推廣普通話的活動,營造有利於學習普通話的社會氛圍。

在稍後發言的265,438+0位議員中,有20位以行動支持議案,並以身作則,以普通話發言,促進了“說出來”的氣氛。最後,香港立法會通過議案,敦促政府制定有效措施,提高民眾使用普通話的能力。時任香港特區政府教育統籌局局長羅範椒芬用標準普通話表示,特區政府重視“兩文三語”(即中文、英文和粵語、普通話和英語)的均衡發展,將努力提高香港人的粵語、普通話和英語水平。此前,特區政府已采取多項措施改善香港學生學習普通話的環境,如將普通話教學納入中小學課程,並多次增加學校普通話教師人數。

本條例草案的通過,加強了普通話在香港的推廣,進壹步改善了香港學生學習普通話的環境。

舉辦“普通話日”和“普通話月”活動。

2001年,香港電臺普通話頻道提議香港普通話推廣機構、民間團體、學校組成“香港普通話推廣聯盟”,並於20013年9月13日在香港舉辦首屆普通話日,得到包括法定語文事務處、公務員培訓處等***135機構的響應和參與。

2002年,香港電臺普通話臺再接再厲,提出於9月15日至10月13日舉辦“普通話月2002”。“普通話月2002”活動以“說好普通話,創造新世界”為口號,鼓勵香港人多學、多用、多說普通話。活動持續到6月10,6月13。包括“普通話購物優惠計劃”、“學生普通話飛躍獎”、“最積極推廣普通話教師獎”、“中學生DJ培訓班”、“香港普通話歌唱比賽”等多項活動。

據介紹,市民憑“普通話購物優惠計劃”優惠券,在促銷期間光顧近1000家貼有“普通話購物優惠計劃”貼紙的店鋪,包括服務、鞋、珠寶、美容美發、化妝品、餐飲、娛樂、百貨、圖書、文具等店鋪,用普通話購物可獲得優惠和各種折扣。

董建華呼籲香港人多講普通話。

2001年,時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出席首屆普通話日。他說,學習普通話是作為中國公民的義務。他呼籲香港人多聽多說普通話。

董建華說,香港回歸後,與內地在商業、貿易、旅遊、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合作和交往日益頻繁。學習普通話有助於香港進壹步了解祖國文化,加強身份認同。學習普通話對香港的經濟發展也很重要。中國即將加入世貿,將會為香港帶來無限商機。每個香港人都要學好普通話,裝備自己,才能抓住這些機遇,發揮香港連接內地和世界的橋梁作用。

董建華認為,除了在學校教育方面下功夫,我們也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創造壹個講華語的環境。他希望社會各界能積極支持推廣普通話運動。

語常會和普通話學習社積極推廣。

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簡稱語常會,成立於1996。其職責是就壹般語言教育問題和語言基金的使用向政府提出建議。近年來,語常會不遺余力地培養市民的“兩文三語”能力,幫助提高市民的語文水平,為社會創造良好的語文學習環境,並致力在香港推廣普通話。

自2002年起,語常會每年都會聯同香港多個社會團體舉辦壹系列的“普通話節”活動。語常會透過舉辦與普通話有關的話劇、辯論賽、獎勵計劃和電視節目,為市民開辟學習普通話的平臺,擴大和加強普通話節的接觸和滲透,把“說好普通話,創造新世界”的訊息傳播到社會的每壹個角落。而且每年普通話節都會聘請香港知名藝人作為推廣普通話的大使,都有明確的主題。比如2002年的主題是“說好普通話,創造新世界”,2009年的主題是“學以致用”。

香港普通話研究會成立於1976,是經香港政府正式批準的非營利性民間慈善機構。其宗旨是通過教學、出版、研究和交流在香港推廣普通話。在過去的30年裏,普通話學習協會已經培訓了數十萬人。

除了教課,學習社還成立了許多興趣小組,如演講組、談心組、青苗組、合唱組、音樂組、閱讀組等。,不僅為學習者提供了永久的普通話語言環境,也增加了學習普通話的興趣,從而吸引更多的朋友掌握普通話。

作為慈善機構,香港普通話學習協會的收入全部用於推廣普通話的各項活動。除了組織各類比賽、公益活動、出版《普通話報》外,學院還於2006年9月開辦了“香港普通話學院科技創意小學”,以普通話為校園語言。該學院還為外國人開設了學習普通話的入門課。

地鐵增加普通話廣播

自2003年9月底起,香港地鐵站和車廂增加了普通話廣播,並加強了對壹線員工的普通話培訓。同時,地鐵站內還設有“乘客咨詢服務櫃臺”,每個地方安排壹到兩名“旅遊大使”,為乘客提供信息。香港地鐵市場開發經理楊美珍表示,香港地鐵公司已經聘請了20名經過普通話培訓的“旅遊大使”。9月27日至10月16,在中環、金鐘、灣仔、銅鑼灣、尖沙咀、佐敦、旺角、九龍塘站等8個地鐵站,部署1至2名普通話大使,為遊客提供購物、美食信息。

除了原有的粵語方言和英語外,在基本的錄音消息廣播中還增加了普通話廣播。

延伸閱讀

明星努力學習。

由於地域和歷史原因,大部分香港明星普通話都不好,在國外長大的更是普通話不行。隨著與內地演藝界交流的加深,他們都在努力學習普通話。相比較而言,演藝明星可以算是香港學習努力,普通話說得最好的壹個群體。

鄭秀文:“蝦”聽起來像“薩米”

鄭秀文學普通話比較晚,所以她在香港請了壹個滿嘴京味兒的老師。遇到不懂的事,她笑著回答。然而,有時有趣的事情發生了。有幾次,鄭秀文聽到人們叫她的英文名Sammi,所以她跑過去答應了,但人們感到困惑。後來她才知道人家的意思是“蝦”,而不是叫她。

郭富城:如果妳在最後壹刻磨刀,妳會很開心。

郭富城帶著廣東口音在中國大陸和臺灣演出。然而,與鄭秀文不同的是,郭富城壹下飛機就試著說普通話。到了酒店第壹件事就是打開電視,把報紙上的文章大聲讀出來,先多練習,免得在媒體面前出醜。

張學友:普通話進步很大。

前幾年張學友也鬧了不少笑話。最有趣的壹次是,他對庾澄慶說,“看,這些‘附件’真可愛,還會飛來飛去。”庾澄慶聽了很久,但他不明白張學友在說什麽。後來朝他指的方向壹看,才知道張學友說的是“鴿子”。這兩年由於朋友的糾正,張學友的普通話有了很大的進步,現在已經可以為許誌安糾正發音了。

莫文蔚:帶上壹本漢語詞典。

莫文蔚是壹位很有語言天賦的藝術家。她精通意大利語和英語。她隨身帶著壹本漢語詞典,走到哪裏都學,所以說普通話進步很快。此外,每天早上,莫文蔚至少會看七到十份報紙,時事版和生活版都有,但她很少看娛樂版,因為上面有太多八卦,她說看這些垃圾是浪費時間。現在,莫文蔚能說壹口流利的普通話,也知道很多漢字。

孫興:孩子說普通話像說法語。

孫興也是香港人。但因為他壹直在臺灣省和大陸拍戲,普通話說得很好,大家都聽不出他的粵語口音。當他有空的時候,孫興回到香港,試著和他的孩子們說普通話。只是他的孩子普通話說得不好。聽起來像法語。

王力宏:歌詞用中文更深情。

王力宏剛從美國到臺灣省的時候,普通話水平很差,別人說什麽他都聽不懂,他說什麽也沒人聽得懂。十個句子中有九個半是英語。他也開始通過看報紙來學習普通話。壹開始像小學生壹樣,壹個字壹個字跳出來,周圍的人也會跟著讀。原本就有語言天賦的王力宏,短短幾個月就把普通話說得非常標準。現在他作曲時經常選擇用中文填詞。王力宏說:“中文有很多種表達方式,很多詞可以突出英文所不能的意境,所以我覺得壹些深情歌曲的歌詞用中文比較好。”

安布羅斯:聽中文歌,練習普通話。

同樣滿口ABC的安布羅斯就是通過聽那些中文歌來練習普通話的。聽歌的時候,他要選擇那些吐字清晰的歌,比如費玉清,張學友,這壹定是他的首選。時間長了,普通話真的進步很快。他說這是他學習普通話的“獨家秘方”,很有用。■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