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又稱“威妥瑪–翟理斯式拼音”。威妥瑪(1818~1895),英國人。從1841年起在英國駐華使館任職,1871年升為英國駐華公使。1883年回國。1883年起在劍橋大學任教授,講授漢語,直至1895年逝世。
威妥瑪在華任職期間,為了外國人(主要是使用英語的人)便於學習和掌握漢語、漢字,先後寫成《尋津錄》(1859)和《語言自邇集》(1867)兩部著作。在這兩部著作中,威妥瑪使用他根據北京讀書音制訂的拉丁字母拼音方案給漢字註音。這個方案以後被普遍用來拼寫中國的人名、地名等,壹般稱為威妥瑪式拼音。
翟理斯(1845~1935)也是英國駐華外交人員,著有《語學舉隅》(1873)、《字學舉隅》(1874)和篇幅巨大的《華英字典》(1892上海初版,1912倫敦再版)。這些書中翟理斯采用威妥瑪式拼音來給漢字註音。
威妥瑪式拼音在實際應用中,送氣符號常常被省略,因而造成很大的混亂。
聲母
--------------------------------------------------------------------------------
p ㄅ p` ㄆ m ㄇ f ㄈ
t ㄉ t` ㄊ n ㄋ l ㄌ
k ㄍ k` ㄎ ng 兀 h ㄏ
ch(i) ㄐ ch`(i) ㄑ hs ㄒ
ch ㄓ ch` ㄔ sh ㄕ j ㄖ
ts, tz ㄗ ts`, tz` ㄘ s, sz ㄙ
--------------------------------------------------------------------------------
註:tz, tz`, sz只用在空韻前。如茲、雌、思等。
韻母
--------------------------------------------------------------------------------
i, yi ㄧ u, wu ㄨ , y ㄩ
a ㄚ ia, ya ㄧㄚ ua, wa ㄨㄚ
o ㄛ io, yo ㄧㄛ uo, wo ㄨㄛ o, yo ㄩㄛ
ㄜ ieh, yeh ㄧㄝ eh, yeh ㄩㄝ
ai ㄞ uai, wai ㄨㄞ
ei ㄟ ui, wei ㄨㄟ
ao ㄠ iao, yao ㄧㄠ
ou ㄡ iu, yu ㄧㄡ
an ㄢ ien, yen ㄧㄢ uan, wan ㄨㄢ an, yan ㄩㄢ
n ㄣ in, yin ㄧㄣ un, wn ㄨㄣ n, yn ㄩㄣ
ang ㄤ iang, yang ㄧㄤ uang, wang ㄨㄤ
ng ㄥ ing, ying ㄧㄥ ung, wng ㄨㄥ iung, yung ㄩㄥ
rh ㄦ
ih (ㄓ行韻母)
(ㄗ行韻母)
--------------------------------------------------------------------------------
註:第二種拼法為前無聲母時使用。
聲調 用 *** 數字1、2、3、4,分別表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標在音節的右上角。壹般只在辭書裏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