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簡述壹下廣西的歷史?

簡述壹下廣西的歷史?

大約3000年前,廣西開始進入文明社會。

先秦時廣西為百越之地,戰國時屬楚。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統壹中國,建立桂林、南海、大象三縣。現在廣西屬於桂林縣全部,大象縣之壹,南海、長沙、貴州中部縣之壹,因此簡稱廣西。

秦末漢初,廣西屬南越國管轄。

漢武帝平定南越後,廣西有蒼梧、玉林、合浦三縣。

東漢末年,廣西大部分地區屬交州管轄,而三國時期,廣西大部分地區屬吳管轄,桂西北小部分地區屬蜀。

金朝屬於廣州、膠州、香洲。

南北朝時期,南朝宋、齊、梁、陳四國管轄。

隋朝統壹後,石安、永平、寧嶽、玉林、蒼梧、合浦等縣歸揚州管轄,西平縣、零陵縣歸荊州管轄。

因為它在初唐的時候。太宗貞觀後,屬嶺南道。鹹通三年(862),廣西屬嶺南西路,下轄雍、榮、桂三個管理使團,基本形成了廣西後來行政區域的輪廓。

五代十國時期,廣西先後屬於楚國和南漢。宋代廣西簡稱廣西南溪路,是“廣西”名稱的開始。

元代,廣西屬湖廣省。鄭錚二十三年(1363),在湖廣省南部設立廣西書省,為廣西省第壹。

明朝洪武九年(1376),廣西的書省改名為廣西承宣。洪武二十七年(1394),湖南所屬的泉州、灌陽劃歸廣西,廣西所屬的連州府(今欽州、北海、防城港)劃歸廣東。

清初重新設立廣西省。

廣西大約在65438+2萬年前進入母系氏族社會,人們開始過著定居的農耕生活,使用石器,種植水稻,建造幹欄房屋。

公元前217年至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統壹嶺南,在今天的興安修建靈渠,連接了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促進了廣西與中原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

秦漢以後,中原人陸續遷居廣西。唐朝以後,壹些被派遣或貶謫的官員來到廣西,他們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此外,開荒、興修水利、修建運河也促進了廣西的經濟發展。

宋代,鐵和牛在廣西農業生產中被廣泛使用。采礦、紡織、陶瓷、運輸、商業和對外貿易也有很大發展。

到了明清時期,由於人口和畜力的增加,水利設施不斷完善,壹些地方官員采取了獎勵民眾開墾土地、減少勞動力等政策,使耕地面積不斷增加,糧食產量迅速增加,原有的采礦、造紙、榨油、制糖、釀酒等家庭手工業也有了新的發展。

進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後,廣西各族勞動人民遭受了封建統治階級和帝國主義的雙重壓迫和剝削。在農村,土地進壹步集中在極少數地主手中,地租十分沈重。

中法戰爭期間,帝國主義迫使清廷將龍州、梧州變為通商口岸,使得資本主義經濟勢力大規模入侵廣西。與此同時,帝國主義在廣西廉價掠奪農副產品和其他原材料。同時,由於資本主義國家對廣西工商業的開放和洋務運動的影響,廣西的資本主義因素也有所發展。

在國民黨軍閥統治廣西期間,廣西的經濟文化事業發展迅速,但由於統治階級的敲詐勒索,勞動人民日益貧困。

抗日戰爭初期,由於許多淪陷區企業的內遷,廣西工商業壹度繁榮,但後期由於日軍入侵,廣西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從抗戰勝利到建國前夕,國民黨新廣西部忙於內戰,無暇顧及經濟恢復和發展,廣西社會經濟呈現衰敗景象。

1949 65438+2月11,廣西全境解放。

1950年2月,廣西省人民政府成立。1952年,建立廣西彜族自治區,後改稱廣西彜族自治州,隸屬廣西省。

1957年7月,根據中國* * *產黨的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撤銷廣西省建制,成立廣西仡佬族自治區。

3月5日,1958,廣西彜族自治區在南寧正式宣告成立。

196565655438+00國務院決定將仡佬族改為壯族,將明朝以前屬於廣西的欽州地區從廣東省劃回廣西。

1983年試行市管縣,整縣改市的體制。永寧、武鳴縣劃歸南寧,柳江、柳城縣劃歸柳州,臨桂縣劃歸桂林,梧州市劃歸蒼梧縣。北海市晉升為地級市,由自治區直接管轄;玉林、欽州、百色、河池分別改為市。到目前為止,廣西共有8個地區行政公署,5個自治區和直轄市,6個縣級市,66個縣,10個民族自治縣。

1993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防城港市,1994年10月設立欽州市。1995 10年6月,地級貴港市成立;1997年2月,梧州地區、梧州市行政區劃調整,撤銷和縣,縣級設立賀州市,梧州地區更名為賀州地區;同年4月,撤銷榆林地區及縣級榆林市,設立地級榆林市;1998,10年6月,桂林地區撤銷,其原各縣劃歸桂林市管轄。

廣西簡史:廣西歷史悠久。在距今4 ~ 5萬年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就有“柳江人”和“麒麟山人”在這裏勞動生活。秦始皇統壹嶺南後,開鑿運河連接長江和珠江,促進了廣西與中原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到了漢代,蒼梧、步山、合浦都有了集市,合浦成為海外貿易口岸。唐代貴州、柳州、永州、容州等地城鄉都有定期集市。到了宋朝,就有了和商人的貨物交換。明清時期,廣西采礦業大發展,主要有金、銀、銅、鋁、錫、鐵等。據統計,清順治六至十八年共開礦井127處,居全國第三位。

廣西是近代中國壹些重要歷史事件的策源地和發生地,如金田起義、黑旗軍抗法戰役、鎮南關戰役等,湧現出洪秀全、劉永福、馮子材等壹批傑出人物。偉人鄧小平領導了廣西百色起義,創建了紅七軍和右江革命根據地。

悠久的歷史形成了廣西多彩而獨特的民族文化。春秋戰國時期,廣西先民在左江沿岸創作的巖畫,漢代以前創作的大銅鼓,古樸典雅、能避濕熱、防蛇獸入侵的甘蘭建築,成為當時廣西的文化代表。明代真武閣和三江侗族城陽於風橋具有很高的科學和藝術價值。

廣西素有“歌海”之稱,農歷三月初三是壯族傳統的歌會,最為隆重。1985年自治區人民政府將“三月三”歌會定為文化藝術節,後演變為廣西國際民歌會,1999年改為南寧國際民歌會。11起每年在南寧舉辦,吸引了眾多中外民歌愛好者。

廣西大部分人和地區(包括許多少數民族)講漢語方言,包括粵語、西南官話、客家話、平話、桂北湘語和閩語,是中國漢語方言種類最多的省份之壹。少數民族多講壯語,654.38+07萬人。當地的民間藝術主要包括桂劇、壯劇、花腔、粵劇、甬劇、廣西漁鼓和銅鼓樂。

廣西歷史上的五個特點:

第壹個特點是歷史悠久。廣西的人類起源很悠久。據考古發現,早在20萬年前,這裏就有原始人類居住。20,000-65,438+0,000年前,以“麒麟山人”為代表的生活在廣西的人們,已經學會制作和使用簡單的石器。距今約4 ~ 5萬年,舊石器時代晚期,已有“柳江人”進入母系氏族社會早期,活動於桂西、桂北山區。現在東南亞發現的最早的人類化石在廣西,也就是“柳江人”。廣西最早納入中國統壹的行政區劃,始於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攻占嶺南,設桂林、大象、南海三郡。項和桂林所轄的大部分縣都在今天的廣西境內。唐朝鹹通三年(公元862年),設置嶺南西路,舊址在今南寧。宋朝端公元年(公元988年)設置廣南西路,簡稱“廣西路”,舊治在今桂林市。公元1363年,廣西設書省,舊治在今桂林。公元1376年,書省廣西改為廣西等地承接宣傳部署,清代廣西等地承接宣傳部署改為廣西為省,轄桂林。民國時期改廣西省為廣西,舊政府在今南寧,1936遷至桂林。1957 07 15第壹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決定撤銷廣西省,設立廣西彜族自治區。6月1965 6月12日,國務院批準廣西壯族自治區更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歷史上,桂林是廣西的壹個省和壹個縣,所以廣西簡稱桂,也被稱為“八桂”。

第二個特點是起義多。廣西人有勇敢善戰的歷史。從春秋時期開始,廣西就有起義,元朝以後達到頂峰。所以廣西歷史上發生過很多著名的起義,最著名的有金田起義、鎮南關起義、百色起義和龍州起義。

第三個特點是國籍多。廣西是壹個壯族自治區,有40多個民族,其中有5個是壯族、漢族、苗族、侗族和瑤族。

第四個特點是獨特的文化。悠久的歷史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廣西文化。廣西最具特色的文化是左江峽谷花山崖壁畫,至今未被破譯。在左江流域幾公裏外的懸崖上,有紅色的人、動物和器皿的畫像。在懸崖峭壁上,有600多種動物,只有三四百種人形圖案,大小從幾十米到只有幾毫米。廣西的“銅鼓”是廣西的象征。還有繡球,以前是愛情的象征,現在已經引申為友誼、幸福、祝福的象征。廣西還是歌的海洋,廣西的少數民族愛唱歌。廣西有兩個世界著名的歌會,“三月三”和國際民歌節。廣西的少數民族用歌曲說話。農民在村口走親戚就開始唱歌,壹直唱到回家。對方也用歌聲迎接客人。廣西獨特的文化還包括靈渠,它建於秦始皇時期,連接珠江和長江。郭沫若說“北有長城,南有靈渠”。

第五個特點是方言多。廣西方言眾多,為全國之最。廣西廣為流傳的有六種語言:流傳於南寧、欽州、防城港、北海的“粵語”;桂林、柳州等地流傳的“官話”;流傳於梧州、玉林、賀州的“客家方言”;流傳於南寧、百色、河池壹帶的“壯語”,以及南寧郊區的“桂北湘南方言”、“平話”,還有瑤語、侗語、仫佬族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