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又稱為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季是最小的,就像第壹季度的壹月是孟,二月是仲,三月是季。
古代兄弟姐妹中排行從長到幼分別稱為:孟(有時為伯),仲,叔,季。有三個時,通常取孟,仲,季。
如三國時孫堅的四個兒子:長子孫策字伯符,次子孫權字仲謀,三子孫翊字叔弼,四子孫匡字季佐。這正是按照伯仲叔季取名比較有代表性的。
擴展資料
古代按照伯仲叔季取名很普遍,比如三國時孫堅的四個兒子,名字即分別為:長子孫策字伯符,次子孫權字仲謀,三子孫翊字叔弼,四子孫匡字季佐。當年魯國有季孫氏、孟孫氏、叔孫氏三個家族,時稱為"三桓"。
若“伯仲”兩字連用,則表示相差不多,難分高下,成語有“不相伯仲、伯仲之間”。兄弟講排行,姊妹也講排行;古代待嫁女子通常是在姓氏之前往往也加“伯(孟)、仲、叔、季”等位序字,如伯姬、叔姬等。
人們熟悉的那個以哭夫崩城而聞名的文學人物孟姜女,姓姜,壹看就知道是姜家大小姐。
孟仲叔季,不僅用在人的排行上,同時又見於四季排行。其中,不管多或少於四個,“季”都是代表最末的,如果只有三個,它就是老三。
“春夏秋冬”就各自對應“孟、仲、季”三個月(即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
百度百科-孟仲叔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