娚奻嬲嫐不是成語。
——娚奻嬲嫐
娚,讀音nán。釋義:同“喃”,象聲詞。奻,讀音nuán,漢語漢字,筆畫6畫,左右結構,釋義:爭吵、愚。嬲(niǎo):方言用字,很多時候用作臟詞。通孬。在普通話中意為戲弄、攪擾,或糾纏之意。在內蒙古以及晉北方言中,意為:神氣、得意,或誌得意滿之意。粵語中意為:生氣。嫐,漢字,讀作nǎo,本意是戲弄。
生僻字
生僻字又稱冷僻字,指不常見的或人們不熟悉的漢字。自從有漢字以來,漢字也是在不斷發展和變化的。中國最早的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約為3500至4500字,因為其中有些符號,現在也不能確定是不是文字,或者那個時代的生僻字,給今天甲骨文字數的統計制造了大麻煩。
自從有漢字以來,漢字也是在不斷發展和變化的。中國最早的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約為3500至4500字,因為其中有些符號,現在也不能確定是不是文字,或者那個時代的生僻字,給今天甲骨文字數的統計制造了大麻煩。
秦代的《倉頡》、《博學》、《爰歷》三篇***有3300字,漢代揚雄作《訓纂篇》,有5340字,到許慎作《說文解字》就有9353字了,晉宋以後,文字又日漸增繁。據唐代封演《聞見記·文字篇》所記晉呂忱作《字林》,有12824字,後魏楊承慶作《字統》,有13734字,梁顧野王作《玉篇》有16917字。
唐代孫強增字本《玉篇》有22561字。到宋代司馬光修《類篇》多至31319字,到清代《康熙字典》就有47035字了。1915年歐陽博存等的《中華大字典》,有48000多字。
1971年張其昀主編的《中文大辭典》,有49888字。1990年徐仲舒主編的《漢語大字典》,收字數為54678個。1994年冷玉龍等的《中華字海》,收字數更是驚人,多達85000字,不過此書收錄的漢字絕大部分是“死字”,也就是歷史上存在過而今天的書面語裏已經廢置不用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