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興趣是學生求知的動力。有了學習興趣,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小學語文教學的藝術性反映在內容的豐富上。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如何調動小學語文的興趣,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如何調動小學語文的興趣
壹、創設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最大的特征是好玩好動,在課堂上要讓他們乖乖的坐上四十分鐘,不是壹件容易的事情,所以要使小學生在整堂課上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教師不僅要想方設法激起學生的興趣,更要隨著課堂的縱深發展,調節思路,將學習的興趣保持下去。所以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創設情境,激發、喚醒學生的情感以及內在的求知欲,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進入最佳狀態之中,並在恰當的場景中,體會輕松學習的快樂。在此過程中,遊戲可以充分發揮孩子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既能調節學習的節奏,又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生動的遊戲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註意力,可以使學生在愉快協調的氣氛中鞏固學到的知識。
二、巧用競賽法,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學習成功所產生的喜悅感是不斷地強化學習動機,並鼓勵學生繼續學習的動力源泉。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對優等生固然需要不斷表揚,促使他們進壹步努力;而培養學困生的自信心,讓學困生也獲得學習成功的喜悅也更為重要。所以,從學生的心理特征入手,設置競賽活動,讓每個學生參與其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實驗研究證明,學生都是願意爭當第壹的。所以在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聽、說、讀、寫的興趣,可以開展寫字比賽、朗讀比賽、講 故事 比賽、查字典比賽、等,學生非常樂於壹展特長。在比賽中培養了學生合作、競爭意識,學習的興趣更是得到了提高。
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其中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必不可少的條件。教學過程是師生雙方情感交流的過程,只有師生情感相投,彼此親切,才會使學生興趣油然而生。無數事實證明,學生對某位老師情感越好,就越愛聽某位老師的課,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愛屋及烏”。相反,學生和教師有隔閡,就會討厭教師教的課。因此,每位教師在教學中要註意和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真正熱愛學生,了解學生,對待後進生,不另眼相看,不侮辱歧視。要尊重他們,壹視同仁,甚至用更多的耐心和更多的情感去溫暖他們,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只有把握了學生的脈搏,抓住了他們的興奮點,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使教學活動生動活潑地開展起來,才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註重學生的情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新《標準》強調教學內容的人文性,要求教師尊重學生,樹立平等意識,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現階段的學生都有著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見解,這就要求教師應轉變觀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特別關註學生的情感,對學生平等相待,尊重每個學生,尤其要關註性格內向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努力嘗試。
教師要創設各種學習的活動,促使學生互 相學 習、互相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的師生交流 渠道 。教師在課堂上要情緒飽滿,對上課充滿信心,帶著輕松自信的情緒走進課堂,以良好的情緒影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充滿信心,縮短師生間的距離,多看學生的優點。要把愛心、微笑、激勵、耐心、成功與信任帶入教室,以***同協作的民主態度進行教學,創造生動活潑愉快的課堂氛圍。這就是說,我們要多給孩子自主權、選擇權、空間、機遇等,讓他們充分地展現自我,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
五、設置疑問,引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在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中,如果教師平鋪直敘壹講到底,不想方設法設置壹些好的疑問就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思考,即使教師講得頭頭是道,學生依舊是無動於衷。因此,教學中必須要有意識的設置疑問,使學生處於“心憤憤,口悱悱”的狀態,從而撥動學生求知的心弦,點燃思維的火花,引發探索問題的熱情。如:教《貓》這壹課時,可以針對課題提出這樣四個疑問:(1)貓是個什麽動物?(2)課文寫了大花貓什麽特點?(3)大花貓的古怪性格體現在哪?(4)《貓》這篇課文作者為什麽寫得那麽真實具體?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自己嘗試來解決這些疑難問題,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引發了學生學習、探討的興趣。
六、利用多媒體,抓好教學演示
小學階段的 兒童 大都處於六歲到十三歲之間,思想發展正處於想象思維向 抽象思維 過渡的階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單純的語言敘述不能使學生完全明白所學的內容,也無法滿足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近年來,多媒體在教學中被廣泛應用,它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演示,向學生展示事物的特點、形象、發展變化等,突破時空的限制,加強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直觀演示可以使學生耳聞目睹,猶如身臨其境,同時也加深了他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小學語文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壹、變換授課方式,激發求知欲望
小學生天性好玩、好動,註意力很容易分散,自制力也不夠強,對新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要想使學生保持學習語文的興趣,教學就不能只以單壹形式進行,不然就會把學生剛剛點燃的興趣火花熄滅。引導學生變換學習形式,不斷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 措施 。如果教師在教學中抓住兒童的這種心理特點,變換授課方式,創造壹種輕松愉快、和諧風趣的課堂氣氛,就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逐步引起並加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二、布置觀察性作業。調查完成作業的情況
學會觀察是每個學生必須掌握的壹門技巧。教師首先要教給學生觀察的 方法 ,如:觀察要有順序、有重點等。在教學中,就可以指導學生由課文出發,到生活中去觀察事物。
新課程標準指出:“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 教育 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調查作業就是讓學生走出校門,到社會上去搜集材料,了解情況的作業方式。在調查實踐中,學生親身體會到環境保護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並投身到環保中來,自然比老師幹巴巴的說教更具有說服力。
三、充分運用遊戲增趣
遊戲是孩子樂意為之的活動。在課堂中,教師要找準遊戲與教學內容的結合點,有效開展。遊戲學習能讓學生忘記自己在學習,而恰恰在這種無意識或潛意識的忘我投入狀態中,學生記憶、領會或創造了大量的知識。如教學中可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把學生帶進 童話故事 情節,從而調動學生情感參與認知活動,使學生真正“動”起來,做到在玩中學習,玩中思考,玩中創新,教學效果也就不言而喻。此外,還可開展 其它 多種形式的活動:可以說與課文的作者或人物有關的小故事;可以 辯論 課堂上有爭議的問題;可以唱壹些文學作品相通的經典歌曲;更可以讓學生編演課本劇,***同探討壹下戲劇表演,感受故事情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建立師生的平等對話,提高教學的質量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陣地。要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關鍵是課堂教學中應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只有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眼睛看,耳朵聽,嘴巴講,腦子思考,這樣才會使書上的知識融匯到他們的思想中去,真正完成從學會到會學的過程,也才會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逐步增強學習的興趣。
五、教師要適應學生心理,用愛心去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
我們知道,學生常希望獲得教師的重視與肯定。教師眼裏有學生,僅此還不夠,還必須區別壹下是什麽“眼光”。有些教師壹上課,課堂學習氣氛就很熱烈,那是什麽訣竅呢?壹壹靠交流。所謂交流指的就是師生心靈的溝通。還有人說,我怎麽做不到呢?其實,當妳有豐厚的積儲,當妳帶著激情和愛心去上課,妳就會自覺進入學生的心靈世界。建立學生對妳的親近關系,這樣他們才更樂意妳的“導”,才能積極同妳合作,完成學習任務。由此可知,教學是師生的合作,雙方必須達成默契。愉悅的學習心理,是保證高效認知的基礎。
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壹種有力的內在動力。語文本身內含的誘發興趣的因素很多,教師讀語文要有發現的眼光,要能品味出語言的趣味來。教師不先被 文章 感動,進入情境,就無法讓學生領悟文音質動人之處。
教師也是普通的人,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有些教師往往會把這種情緒帶到教學當中來,影響學生的學習和自己的工作。還有些教師為了在學生中樹立自己的威望,成天板著臉讓學生有壹種恐懼感,久而久之便與學生疏遠。《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閱讀教學更為典型,閱讀不但是因文會意的理解活動,而且是以文會友的對話行為。學生和教師都是文本的讀者,都要與文本的作者對話,這是壹種全方位、跨時空的交流。
“對話”的本質不是用壹種觀點來反對另壹種觀點,也不是將壹種觀點強加於另壹種觀點之上,而是壹種“***享”,是師生之間***享知識、***享 經驗 、***享智慧、***享人生的意義與價值等。教師壹定要註意與學生之間平等對話。根據需要及時調整自己表達的內容和方法,靈活、迅速地處理偶發事件。另外,師生之間的對話是意義建構活動,在對話中應該學會欣賞他人、鼓勵他人。教育在發展,學生的身心發展與教師的教育密不可分。趣味教育是精神的,同時也是智慧的。
如何調動小學生對 語文學習 的興趣
壹、拼音的重要性及興趣的培養
拼音對於人們並不陌生,甚至好多人認為是老生常談。對此,我就有切身的感受。我是壹位有著三十多年教齡的老教師,可以說教學語文也幾近三十了。我們這有著與普通話不壹樣的方言,再加上本地大部分學生都是來自農村,受到當地教學環境、方言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使得學生很難把握拼音的正確讀法,導致的後果是聲母和韻母拼在壹起出現的漢字並不是漢字的真正讀音。譬如,雲“yun”這個讀音,學生的發音就變成了“yong”;還有典型的平舌和卷舌不分等問題。作為教師的我有很大的責任,幫助學生改正是我的工作。拼音是學習漢字的基礎,就像我們 學習英語 的音標壹樣。出現上面的問題,單獨的糾正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對於教,我只教壹遍,接下來的時間都給學生,讓學生像教師壹樣站在講臺上教下面的同學。這樣班上的氛圍就會變得輕松起來,學生的註意力被調動了起來。如發現教的不對,下面的同學可以壹起指正,也是互動的過程。實際上是在上課,但在學生眼裏這更像是遊戲,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方法去記住拼音,同時又達到了與其他同學壹起分享 學習方法 的目的。學生也不會覺得課堂很枯燥,相反,增添了更多的學習樂趣及享受樂趣。
二、漢字理解和書寫興趣的培養
漢字書寫興趣的培養還是來源於CCTV科教的壹個節目:中國漢字聽寫大賽。通過對這個節目的幾期觀看,才發現我認識的漢字對於那些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來說真是不值得壹提,尤其是那麽多平日裏常說的但是筆畫又是我沒有見過的,在我的大腦裏萌生了無數個想法:對於壹個中國人不會正確書寫和認識這樣漢字,讓那些學習中國漢字的外國人情何以堪。作為壹個中國人連自己的國語都學習的壹塌糊塗,會被他們恥笑的。如果有國與國的學習 文化 交流中,壹個中國學生無法讀準漢字的發音、書寫等,又如何和異國學生交流呢?
這個節目是全國各地的中小學生前來參賽,我也向我的學生推薦了這個節目。我的目的只是讓他們有壹個感性上的認識:妳們也是可以實現,成為家長、教師和同學的驕傲。我構思出來的方法雖然還沒有付諸實際行動,但會在接下來的教學中試用,希望會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前提是每個學生人手壹本中國漢語詞典,從第壹排開始,每節語文課開始之前,學生都要找到壹個詞,記下來並工整地寫在黑板上,標出拼音,同時教其他的同學如何發音,之後是用自己的理解解釋這詞的含義,不管對錯與否。
接下來,我的工作就是糾正不對的地方,當然其他的同學也是可以參與其中,最後的工作就是書寫。我的方法是讓每個學生都用毛筆練習漢字的書寫,當然至於書寫的工作是回家進行的,也就是所謂的家庭作業。借鑒古人的學習書寫漢字的方法也是有壹定科學根據的,這既鍛煉了學生書寫漢字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心態,使學生知道了毛字的精髓所在。
三、聽及理解能力的培養
先說“聽”,我對學生的要求是,每天都要抽出10分鐘到20分鐘的時間去聽壹些廣播(沒有圖像)。這樣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聽力,使學生能快速抓住重要信息。這個活動可以在每天晚上睡覺前進行。為什麽會選擇在睡覺前呢?原因是夢中的潛意識會激發學生在睡夢不經意間學習並強化。理解能力的培養,我不敢說達到什麽的效果,重在培養,在以後學生升初中、高中、大學等都會受益匪淺。這個能力,還是回到我前面說的漢字興趣的培養中,使學生知道詞的意思,並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詞的意思。
四、寫作能力的培養
對於小學生來說,他們往往不願意寫 作文 。記得我上小學的時候也是最怕的就是寫作文,所以我要幫助學生克服這種心理,讓作文看起來沒那麽可怕,甚至使學生喜歡上寫作。寫作文的內容都是來源於生活中對身邊事物細致的觀察,哪些事情是難忘的、印象深刻的,遇到了及時記錄下來就形成了 日記 。電視裏有個 廣告 ,是壹個小孩每天對蝴蝶的形成過程的記錄,對我感觸很深。我把這個方法運用到學習中,即針對某壹個事物的描寫。例如寫壹個植物,我會選擇壹個植物與學生壹起分享,這個是什麽植物,葉子是什麽形狀的,像什麽,開的花什麽顏色什麽樣子,聞起來是什麽味道的。然後,我告訴學生把諸多問題的回答組合在壹起就是對這個植物的描寫。以此類推,小動物的描寫、人物的描寫等都是同理。
另外,教師應註重對小學生的鼓勵。在學生完成作文後,教師應挑選幾篇優秀的學生作文,與全班同學壹起分享,分析哪些地方是值得大家壹起學習的,哪些地方還有不足之處。同時,有感受的學生可以隨意提問題,說出自己的想法。
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調動策略
壹、緊抓學生的興趣點和好奇心
小學時期,孩子們的抽象思維尚不完善,他們以形象認知為主,同時有著很強的好奇心,對趣味故事或新鮮事物興趣濃厚。所以,為了提升小學生對語文課堂的興趣,我們就可以從他們的興趣點和好奇心入手:
1、趣味故事抓興趣點
為了契合小學生形象認知的口味,小學 語文教材 優選了許多故事性比較強的課文。諸如 神話故事 《盤古開天地》、 歷史故事 《孔子拜師》以及科普故事《奇怪的大石頭》等等。這些課文以不同的方式和角度來抓住孩子們的興趣點,吸引孩子們深入語文學習和探索中來,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2、用問題來抓住好奇心
問題是啟發學生思考問題的契機,也是抓住學生好奇心的重要方式。試想語文教學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講,然後就是背誦和默寫,那同學們還有學下去的欲望嗎?為了吸引孩子們深入學習,我們就可以抓住教學內容的關鍵點,設置問題來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牽引他們對知識進行深入的探究。
比如在學習《記金華的雙龍洞》時,為了讓孩子們學習到遊記類文章的寫作技巧。筆者就通過問題進行啟發,引導他們深入思考:①這篇寫景文有怎樣的鮮明特點?②本文用了什麽寫作順序?從哪些角度重點描寫?假如沒有這些問題的啟發,同學們在閱讀過程中肯定不能抓住這些隱藏的知識細節,也就無法學到相應的遊記寫作技巧。
二、引導學生展開自主探究的學習活動,調動其學習興趣
傳統應試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通常局限為“教師講、學生聽”的教育模式。此種模式最大的弊端在於未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僅僅將學生作為儲存 語文知識 點的容器,致使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受到了嚴重的制約,學習效果自然也難以得到很好的保障。
鑒於此,我認為,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具體知識點的教學時,應當適當摒棄“灌輸式”的教育模式,在尊重學生語文學習主體地位的基礎上,盡量引導學生進行獨立、自主的探究性語文學習活動。相信,這不失為有效調動與誘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重要突破口。對此,我感受頗深。如,“朱”、“珠”、“蛛”、“株”這四個漢字由於同音,而壹年級的學生辨別意識又較差,因此經常出現混淆、錯用、亂用等情況。針對這種情況,我采取了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探究學習的活動,具體步驟如下:首先,帶領學生制作“朱”字卡片,另外再制作“蟲”、“木”及“王”這三個部首的卡片。
隨後,三個學生為壹組,其中壹個學生以“朱”字主體再任意搭配“蟲”、“王”、“木”組成壹個新的漢字,其余兩名學生需要快速反應,說出所組新字的正確發音、詞語搭配等。這壹學習模式極大地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他們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得到了極大的保障,學習興趣得到了空前的維持與保護;更為重要的壹點在於通過自主探究性學習活動,學生對於這四個漢字的理解、記憶更加深刻了,日後的使用過程中也很少再出現錯用的現象。這表明,采用獨立自主探究學習活動的教學形式,有利於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其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同時,幫助學生實現對於所學具體知識點的輕松認知與熟練掌握,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帶領學生深入多媒體創設的學習情境,誘發其學習興趣
小學壹年級學生由於年齡較小,對於平鋪直敘的語文教學形式通常持有強烈的排斥及抵觸情緒,更傾向於也更願意融入到五光十色、好玩有趣的真實教學情景之中。
多媒體教輔設備的合理運用,可以幫助學生巧妙創設壹個兼具趣味性與直觀性的良好學習情境,從而保障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得到最大限度的誘發與調動,並進而實現良好課堂教學效果的獲得。
四、組織學生進行趣味性較強的課堂遊戲,保護其學習興趣
遊戲是小學階段學生喜聞樂見的壹種形式,壹年級的學生自然也不例外。因此,我認為,鑒於學生的這壹主觀心理需求,小學語文教師在展開具體知識點的教學時,可以適當地將特定的遊戲形式融入到具體語文教學活動之中。這既可以順應學生的學習規律,同時,還能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
如在積累了壹定量的詞語基礎之後,我組織班上的學生進行了壹次別開生面的“詞語接龍”遊戲,如,高興――興奮――奮不顧身――身體――體內――內心等等。這樣壹來,壹是活躍了課堂氛圍,達到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與積極性,二是教學效果十分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