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的筆畫:橫撇/橫鉤、豎鉤、點、提、撇、點、豎折/豎彎、豎。
函(拼音:hán)是漢語壹級通用漢字(常用字)?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內裝箭矢的箭囊。函的本義即箭袋,泛指包物的東西,又特指包信等物的封套。另外函又表示含物之器。又引申為包含、涵蓋等抽象意義。
康熙字典:
子集下凵部函。
(hán)《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竝胡男切。音含。《說文》:舌也,又容也。《禮·曲禮》:席閑函丈。
又《前漢·禮樂誌郊祀歌》:函蒙祉福常若期。註:師古曰:函,包也。
又《前漢·班固敘傳》:函之如海。註:讀與含同。《律歷誌》:太極函三為壹。《禮樂誌》:人函隂陽之氣。
又《玉篇》:鎧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燕非無函也,夫人而能為函也。
(hàn)又《集韻》戶感切,音頷。《通俗文》:口上曰臄,口下曰函。《集韻》:或作椷。《前漢·天文誌》:太白閑可椷劒。註:謂可容壹劒也。
(hán)又《唐韻》《集韻》《韻會》胡讒切。《正韻》胡嵒切。竝音鹹。匱也。
又《集韻》:或作?,木名。
又或作?。《博雅》:介鎧也,通作函。
又《玉篇》:書也。《晉書·殷浩傳》:竟達空函。
又姓。《廣韻》:漢有豫章太守函熙。
又漢復姓。漢末有黃門侍郎函治子覺。
又函谷,關名。
又通作鹹。《周禮·秋官》:伊耆氏***杖鹹。註:鹹讀為函,以此藏杖也。
又張有《復古編》:圅又作函,亦筆跡小異。別作凾,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