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茜,漢語常用字(壹級字),讀作qiàn或者xī。
2、讀音為qiàn時,指茜草,在古漢語中也指“深紅”。讀xī時,音譯用字,多用於人名。
3、最早見於《說文》小篆。本義是指壹種草名,即茜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作紅色染料;後引申為大紅色、秀美、生動等。
4、康熙字典:《唐韻》《韻會》《正韻》?倉甸切。音倩。《說文》:茅_也。《本草》:壹名地血,壹名風車草,壹名過山龍,今染絳茜草也。《史記·貨殖傳》:千畝卮茜。註:其花染繒,赤黃也。《述異記》:洛陽有支茜園。《漢官儀》:染園出芝,供染禦服。通作_。《集韻》:或作?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