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醬繁體字

醬繁體字

醬繁體字:醬。

醬(拼音:jiàng)是漢語壹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古字形由表示酒的“酉”和聲旁“爿(pán)”組成,小篆增加“肉”為意符。

醬本義指加酒腌制的肉醬,引申指麥、豆等發酵後制成的調味品,又引申作動詞,指用醬或醬油腌制,還泛指像醬壹樣的糊狀食品。

中國人制醬、食醬的歷史悠久,醬在古人的飲食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漢代以後,人們將豆、麥、面等糧食發酵制成糊狀調味品,由此出現了類似於現代的人們所食用的豆醬、面醬等。

北魏賈思勰所著農學著作《齊民要術》中詳細記載了當時豆瓣醬的制作方法。漢代王充《論衡·四諱》“世諱作豆醬惡聞雷”,是說打雷的天氣不宜做醬。

康熙字典

《廣韻》《正韻》子亮切。《韻會》即亮切,並音將。《說文》:醢也。《韻會》:醢,肉醬也。又豉醬。又菜茹亦謂之醬。《正字通》:麥麪米豆皆可罨黃,加鹽曝之成醬。《禮·曲禮》:醯醬處內。

《周禮·天官·膳夫》醬用百有二十罋。註:醬,謂醯醢也。《史記·西南夷傳》南越食蒙蜀枸醬。註:劉德雲:枸樹如桑,其椹長二三寸,味酢,取其實以為醬。枚乘《七發》熊蹯之臑,芍藥之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