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埃及古王國時代,已經有作為飲料的麥酒(啤酒)及葡萄酒了。法老、貴族、祭司等人飲葡萄酒,壹般平民消費價格低廉的麥酒。考古挖掘證明,在古王國時代的墓葬中,不論是法老、貴族、平民都將酒作為隨葬品。可見此時酒已經是古埃及人生活的重要飲料了。從古王國第四王朝開始,貴族墓葬中常出現以采摘葡萄與釀造葡萄酒為題材的壁畫。
大約在同壹時期,美索不答米亞流域的蘇美爾人也開創了燦爛的葡萄酒文明,他們開辟葡萄圓,釀造紅葡萄酒,技術已很高明。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兩快楔形文字泥班記載著埃什嫩國王法典,其中說到釀造者令人尊敬的職業,而婦女是當時主要的釀酒師。
雖然人類所能查實的史料僅能證明酒類釀造只有幾千年的歷史,但真正的酒的形成的歷史可能要早得多,甚至早於人類本身的歷史,酒是壹種有機化合物,糖在酶的作用下便可分解成酒精,自然界存在著許多含糖的物質,植物果實成熟後如果不即使采摘,自然脫落,聚集在壹起,在壹定的溫度和水分作用下,果實外皮上的酶即能將糖分轉化為酒精。
我國素有“猿猴造酒”之說,其他國家也有類似的說法,法國釀酒界普遍認為鳥類可以銜集含糖果實與鳥巢中,如未吞食久而久之鳥巢即可變成“酒器”,如果說“猿猴造酒”還有主觀模仿大自然的動機,那麽鳥類造酒純屬意外。但無論如何,這種造酒還是要晚於自然造酒。
至於人類何時開始造酒,這不僅要取決於人類要在自然中發現酒的存在,而且要取決於人類有足夠的時間與精力去模仿自然造酒的工藝,推測人類釀酒最早歷史應該發生在能夠找到足夠的食物,又有食物能短期貯存之時,這樣的時期應該在人類開始定居之後,又此而已推斷,人類開始人工釀酒的年代應該在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兩三萬年左右),當然那時的釀酒只是重復大自然的自釀過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