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黔首”古代稱為什麽

“黔首”古代稱為什麽

黔首是中國戰國時期和秦代對百姓的稱呼。

黔首是用來稱呼老百姓的,這在戰國就比較流行。《呂氏春秋》、《戰國策》、《韓非子》等書中就都出現過黔首這個詞。

“黔”即“黑”的意思,當時的老百姓不 能戴冠,黑黑的頭發露在外面,所以被稱為“黔首”。另壹種說法也是認為百姓只能用黑色頭巾。秦始皇統壹六國後,於秦始皇二十六年“更名民曰黔首”。

擴展資料

對百姓的稱呼:

百姓:古代對貴族的總稱。商代的奴隸主是貴族,總稱為“百姓”(因為當時只有貴族才有姓),商王是貴族的最高代表,自稱為“余壹人”,周代仍有這種稱號,戰國以後,“百姓”為平民的通稱,與“民”為同義詞。

黎民:平民也稱黎民,亦即“眾民”的意思。因“黎”通“驪”,黑色,“黎民”因黑發而名。

黔首:黔首是戰國時秦國及秦代對平民的稱呼。黔,黑色。“黔首”,猶如黑頭。據說秦商黑色,平時平民都用黑布包頭,幫稱“黔首”。

布衣:即“平民”,古代人富人穿絲,平民穿麻布,所以稱“布衣”。

庶人:又叫“庶民”,西周以後對農業生產者的稱謂。西周時庶人可作為被封賜的對象,其身份比奴隸高。春秋時,庶人的地位在士以下,工商奴隸之上。秦漢以後,泛指沒有官的壹般平民。

百度百科-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