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姓的最早發源之地河北邢臺市,在歷史上可壹直是大大有名。這個地方有近3500年的建城史和600多年的都城史,是河北省歷史上的第壹座城市,商代為祖乙之都,西周封建邢國,為邢姓始祖邢侯封國,戰國時期為趙國信都,秦朝時置為信都縣,屬巨鹿郡,西楚霸王又將之改為襄國,並且成為"常山王"張耳的王都,後趙時期,石勒在此建立後趙,隋唐宋金稱邢州,元明清稱順德府,1945年建立邢臺市,因西周邢姓始祖邢侯在邢國建有邢侯臺而得名。邢臺市素有五朝古都、十朝雄郡之稱,來自該地的邢姓人,可以說是與有榮焉。
邢字,古通"井",《康熙字典》說:"穴地出水曰井。"古邢臺百泉競流,稱井方,上古時期黃帝曾居住在邢臺軒轅之丘(幹言岡)壹帶,黃帝親率邢人開發利用井水,建井田,築邑而居,史稱"黃帝鑿井,聚民為邑"。此後邢地成為繁榮之地,商周時期,祖乙曾建都於此,邢侯建國於此,戰國時期趙襄子曾都邢,西楚霸王項羽後改邢為襄國。《易經》曰"井,德之地也",也記述了嚴格按照周禮建制的邢國人崇尚聖德,以人為本。1992年在發掘邢臺市內、西周春秋早期南小汪邢國遺址時,曾出土了壹件帶有陶文的陶量,上面就有壹個"邢"字。這個邢字的寫法,是在"井"字右面加了壹個"邑"字,在下面加了壹個"土"字,這是現代邢字的最早寫法。河北臨城縣、河南溫縣出土的戰國青銅邢令戈和邢公陶片上也是這種寫法。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平定六國,命丞相李斯以小篆字統壹天下文字,李斯乃選定井邑二字去掉下面的土字,並簡化為"井邑"為現今的"邢"字,此後邢字延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