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想別人沒想到的》教案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想別人沒想到的》教案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想別人沒想到的》教案(壹)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自學生字詞。

 (2)理解課文重點詞句,讀懂課文內容。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學、合作學習,掌握生字詞,理解課文內容。

 (2)通過誦讀品味,體會小徒弟為何會被畫師稱贊。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學習課文中加深體會,明白要勇於開拓創新、勤動腦、多思考,才能想到別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獲。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畫師稱贊小徒弟的原因。

  教學難點:

 理解畫師最後說的那段話。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寫有生字詞、自學提示的小黑板。

 2.收集壹些“想別人沒想到的”例子。

 3.布置學生預習課文。

 學生準備

 1.預習課文。

 2.收集壹些“想別人沒想到的”例子。

教學時間

 壹課時。

 教學過程

 壹、激發興趣,揭示課題。

 1.(出示壹張白紙)同學們,如果要讓妳們在這麽大壹張紙上畫盡可能多的駱駝,妳會怎樣畫?(學生自由作答)

 2.大家說的都有道理。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畫師的三個徒弟是怎麽畫的。(板書課題:想別人沒想到的,齊讀課題。)

二、學習課文

 1.按自學提示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

 (2)畫出生字詞,同桌合作,識記字形,理解詞意。

 (3)課文講了壹件什麽事?

 (4)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記號,與同桌討論解決。

 2.學生按要求自學,教師巡視指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3.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生字詞學習情況。指名讀,齊讀。(小黑板出示)

 召(zhào)集駱(luò) 駝(tuo) 連綿(mián)起伏(fú) 若(ruò)隱若現恰(qià)好

 (2)生交流詞意,掌握字形。

 (3)課文講了壹件什麽事?

 4.再讀課文,分組討論:

 (1)三個徒弟的畫分別是什麽樣的?

 (2)妳覺得誰畫得最棒?為什麽?

 (3)從三個徒弟的畫中,妳體會到什麽?

 5.學生讀課文,討論。

 6.學生匯報。

 7.說得真棒!誰能讀壹讀畫師的話,看誰讀得最像,最有感情。

 8.指名讀,師生評價。齊讀。

  三、拓展延伸

 1.妳們平時是不是也有想到過別人沒有想到過的事?

 2.妳還知道哪些想過別人沒有想到的故事?

四、總結全文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只要肯動腦筋,大膽創新,就會有很多新發現,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所以,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們也要多動腦筋,做壹個有創新精神的孩子。

  五、作業設計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試壹試,在壹張白紙上怎樣畫出最多的花?

板書設計:

 12 想別人沒想到的

 大徒弟——用細筆畫滿

 二徒弟——畫許多頭

 小徒弟——只畫山、壹頭駱駝——畫師滿意

 (動腦、創新)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想別人沒想到的》教案(二)

教學目標

 1 借助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 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理解小徒弟的畫為什麽能得到畫師的稱贊。

 3結合生活實際,培養創新意識。

重點難點

 理解畫師最後說的那句話。

  教學課時

 壹課時

教學過程

 壹.故事激趣,導入課文

 宋朝有個皇帝叫趙佶,他很喜歡畫畫,常常出壹句詩,讓前來考試的人畫畫,以此來選拔人才。有壹次,他出了壹句“萬綠叢中壹點紅”的詩句。那些考生不是畫了壹片草地加上壹朵紅花,就是許多綠葉中插著壹朵花。雖然他們的畫也符合詩意,但宋徽宗沒有壹個滿意。但他看到最後壹張畫時,不禁連聲叫好。只見畫上畫著壹片郁郁蔥蔥的樹林,壹位少女穿著壹身綠裝在林子裏蕩秋千,只有那張小嘴是紅紅的。

 請問,宋徽宗剛開始為什麽不滿意?看到最後壹張畫時,為什麽又連聲叫好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課題:想別人沒想到的事)

 古時候,有壹位著名的畫師要考考他的三位徒弟,他讓徒弟們在同樣大小的紙上畫駱駝,看誰畫的多。結果是,紙上畫駱駝最少的徒弟卻受到了畫師的稱贊,想知道是為什麽嗎?下面我們就學習這個故事——《想別人沒想到的》。

 二.自讀課文,粗知大意

 1.自讀課文,把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

 2.認讀詞語,糾正讀音。

 (課件出示)

 zhào luò tuo mián qǐ fú ruò

 召 集 駱 駝 連 綿 不斷 起 伏 若 隱若現

 3.通過查字典和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召集:招呼集合在壹起

 連綿不斷:綿,延續不斷。文中指山峰壹座連壹座,不間斷。

 起伏:伏,低下去。文中指山峰有高有低。

 若隱若現:若,如,像。隱,不顯露。現,顯露。文中指群山中的駱駝有時看得清楚,有時又看不清,看不清究竟有多少只

 4.再讀課文,了解大意。

 請同學們再次默讀課文,然後用簡練的語言敘述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課件出示填空練習)

 故事的起因:(畫師)要考查(三個徒弟),看誰能在(壹張同樣大的紙上),畫出的(駱駝最多);經過:大徒弟(畫滿了很小很小的駱駝),二徒弟(畫的是許許多多的駱駝的頭),小徒弟(畫了壹只駱駝從山中走出來,另壹只駱駝只露出腦袋和半截脖子)。結果:(小徒弟)的畫得到了畫師的稱贊。

三.討論交流,領會內涵

 故事的結果真讓人感到意外,想知道為什麽小徒弟的畫能得到畫師的稱贊嗎?

 1. 指名讀大徒弟畫的內容,妳來幫大徒弟說壹說繪畫構思。

 (要在壹張同樣大小的紙上畫出盡可能多的駱駝,“我”的想法就是把駱駝畫的小壹點,這樣就能在紙上多畫駱駝了)

 大徒弟的想法最簡單,也是常人的想法

 2. 指名讀二徒弟畫的內容,他的想法好在哪?

 (二徒弟的方法和大徒弟的相比,有壹定的進步,他用駱駝的頭來代表整個駱駝,這樣他畫的駱駝數就比大徒弟多了)

 大徒弟和二徒弟究竟可以畫多少只駱駝?

 (無論大徒弟還是二徒弟,他們畫的駱駝畢竟受到紙張的限制,駱駝的數量是有限的。)

 他們倆的畫法有什麽缺陷?

 (無論是畫駱駝,還是畫駱駝頭,太麻煩,要花費很長時間)

 3. 那麽,小徒弟畫了什麽,好在哪?指名讀小徒弟畫的內容。

 (小徒弟只畫了壹只完整的駱駝和壹只不完整的駱駝。)

 讀讀畫師說的話,妳有哪些收獲?

 (小徒弟的辦法之所以好,是因為他用有限的兩只駱駝代表了無限的可能,誰也說不清楚究竟有多少只駱駝,給人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

 (小徒弟思考的角度和別人不壹樣,是想別人想不到的事。)

 如果讓妳畫,妳想怎麽樣畫?

 (可以畫許多駱駝的腳印……)

四.廣泛思考,課外延伸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只要肯動腦筋,大膽創新,就會有很多新發現,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所以,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們也要多動腦筋,做壹個有創新精神的孩子。

 引言:像這樣想別人沒想到的故事還有很多,我們再來學壹篇。

 ⑴<<踏花歸來馬蹄香>>

 妳從哪裏看出這個人的畫很有創意?他是怎麽表現出香的?

 ⑵引言:關於趙佶皇帝以詩做畫的故事還有許多,比較有名的還有這壹篇。有壹次,他出了壹句“深山藏古寺”的詩句

 下面四幅圖,哪壹幅最適合"深山藏古寺"的畫面,為什麽?

 第壹幅:壹座深山前畫著壹座寺廟.(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壹座深山(深山無古寺)

 第三幅:壹座深山後露出寺廟的壹個角(深山露古寺)

 第四幅:壹座 深山,壹道彎彎曲曲的石階上,壹個和尚挑著水(深山藏古寺)

 下面,老師給大家留壹個思考題:畫風,妳將怎樣畫呢?

 總結道理:創新的頭腦不是壹朝壹夕能夠培養起來的,要想擁有創新的頭腦,我們應該怎麽做?(平時多動腦筋,多想別人沒想到的事)

五.板書

 12 想別人沒想到的

 大徒弟——用細筆畫滿

 二徒弟——畫許多頭

 小徒弟——只畫山、壹頭駱駝——畫師滿意

 (動腦、創新)

六.課堂練習

 1.照樣子,寫詞語。

 密密麻麻:

 若隱若現:

 2.補充詞語。

 連綿( ) 自( )為( ) ( )大悟

 情( )禁 若( )若( ) 驚( )鳥

 3.按要求寫句子。

 (1)這不恰好表明有數不盡的駱駝嗎?(改成陳述句)

 (2)少先隊員應該助人為樂。(改成反問句)

 (3)草地上開滿花。(擴句)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想別人沒想到的》教案(三)

  學情分析: 本班大部分學生已經養成了從字、詞、句三個方面進行預習的好習慣,並且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在閱讀時圍繞課文的主要內容,提出問題,在老師的指導下有效地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初步掌握了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將運用所學的閱讀方法自主探究。基本上能抓住重點語句,表達自己比較淺顯的體會。但大部分學生的語言組織、表達能力還有待提高。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教育學生遇事要善於動腦筋,培養創新意識。

 學習重點:

 學習他人遇事要善於動腦筋,培養創新意識。

 學習時間: 壹課時

 學習過程:

 壹、根據自學提示,自讀自悟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邊讀邊想,文中寫了壹件什麽事?用筆畫出三個徒弟各是怎樣畫的句子。

 3、說說小徒弟的畫為什麽能得到畫師的稱贊?

  二、匯報交流

 1、同桌互相檢查

 2、指旬讀,想機指導讀流利。

 交流思考問題: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麽事?

 說說為什麽師父誇小徒弟畫得好?好在哪裏?

 (根據交流,重點讀師父說的話,體會好在哪裏?)

 三、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讀好三徒弟各是怎麽畫的,以及師父的話。

 四、總結,隨文閱讀

 總結:壹張紙,即使畫滿了駱駝,也是有數的,兩小徒弟不公畫法簡潔,而且利用山路轉彎,只畫了兩頭行走的駱駝,意味深長,給人無限想象。這就是想別人沒想到的,只有這樣,才會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創新。妳通過讀書或在生活中發現還有沒有這樣的事?(自主談,教師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隨文閱讀《踏花歸去馬蹄香》,畫壹畫,看看誰想別人沒有想到的。

 踏花歸去馬蹄香(寫作趣談)

 伍玉成

 宋朝時候,有壹次畫院招考。考試是命題作畫,題目是壹句古詩:“踏花歸去馬蹄香”。

 考場上安靜極了,應考者都在認真思索。有的認為詩句的重點在“踏花”二字。於是就畫了壹些花瓣,讓壹青年騎著馬在花瓣上行走。他想這不正是踏花麽?表現了那春遊之後的愉快心情。

 有的在分析之後,覺得重點是在“馬”上。踏花也好,歸去也好,馬蹄也好,都離不開“馬”。於是就精心地畫了壹匹駿馬,壹青年騎在馬上從花叢中疾馳,顯得很有氣勢。

 也有的人琢磨“馬蹄”應是重點,因此在畫紙上突出那騰空的馬蹄,並在“馬蹄”旁畫著紛飛的花瓣。他想花瓣都被揚了起來,馬蹄還不會“香”麽!

 眾多的應考者中,只有壹位畫得很特別。他的畫卷上根本沒畫花瓣。他畫的是:夕陽西下之時,壹位英俊少年騎在壹匹駿馬上。馬在奔騰著,馬蹄高高揚起,壹些蝴蝶緊緊地追逐著,在馬蹄的周圍飛舞。

 考生交卷後,考官壹張張評選。當他看到那張蝴蝶紛飛的畫卷時,就會心地笑了。這張畫被評為最佳。

 為什麽最佳呢?考官作了壹番評說,應考者也都非常佩服。

 這考生的成功,關鍵在於他仔細地分析了題目,全面領會了詩句的含義,並找到了體現題意的巧妙的方法。

 畫題中的“踏花、歸去、馬蹄”都是具體的事物,容易用圖形表現,所以壹般人都在這表面上下功夫。而題中的重點在“香”字上。這“香”是壹種感覺,憑嗅覺所得,而繪畫是讓人從視覺上感受。如何在畫面上體現出“馬蹄香”來就很不容易了。讓馬踏花瓣太表面、也太直接了,也難突出那“香”味。用蝴蝶來烘托真是想法新穎。蝴蝶為什麽追逐馬蹄呢?不正是體現“馬蹄”的香麽。這“香”不是直接畫出來的,而是觀畫者很自然能想到的,所感受到的。

 寫作也是壹樣,作文之初要仔細分析題意,這就是審題。它是動筆的基礎。然後精心地構思,尋找體現題意的表現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寫出符合題目要求的好文章。

 壹、讀壹讀,寫壹寫。

 召集 駱駝 得意 稱贊 群山

 連綿起伏 若隱若現 恍然大悟

 二、照樣子,寫壹寫。

 密密麻麻 ( ) ( ) ( )

 整理整理 ( ) ( ) ( )

 三、不改變原意,把下面句子換個說法

 1、這不恰好表明有數不盡的駱駝嗎?

 2、畫師把三個徒弟召集在壹起。

 3、怎麽能這樣做?

 五、課外拓展。

 1、學習古詩

 風(李嶠)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2、閱讀《同步閱讀》P66 《差別》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想別人沒想到的》教案(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自學生字詞。

 (2)理解課文重點詞句,讀懂課文內容。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初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2、過程與方法:

 (1)以講故事的形式,激發興趣,導入課文;

 (2)利用多媒體課件,通過自學,掌握生字詞;通過誦讀品味,合作學習,體會小徒弟為何會被畫師稱贊。;

 (3)通過對比探究,體會小徒弟畫的妙處;

 (4)通過,豐富知識,擴大閱讀面,體驗創新。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學習課文中加深體會,明白要勇於開拓創新、勤動腦、多思考,才能想到別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獲。

 教學重難點

 1、重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畫師稱贊小徒弟的原因,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2、難點:理解畫師最後說的那段話。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 : 1.預習課文。2.收集壹些 “想別人沒想到的”例子。

 教學過程

  壹、故事激趣,導入課文

 課件出示:(故事連連看壹)宋朝有個皇帝叫趙佶,他很喜歡畫畫,常常出壹句詩,讓前來考試的人畫畫,以此來選拔人才。有壹次,他出了壹句“萬綠叢中壹點紅”的詩句。那些考生不是畫了壹片草地加上壹朵紅花,就是許多綠葉中插著壹朵花。雖然他們的畫也符合詩意,但宋徽宗沒有壹個滿意。但他看到最後壹張畫時,不禁連聲叫好。只見畫上畫著壹片郁郁蔥蔥的樹林,壹位少女穿著壹身綠裝在林子裏蕩秋千,只有那張小嘴是紅紅的。

 請問,宋徽宗剛開始為什麽不滿意?看到最後壹張畫時,為什麽又連聲叫好呢?

 二、自由讀文、整體感知

 1、這是壹篇略讀課文。請同學們按自學提示初讀課文。

 課件出示:(故事連連看二)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

 (2)畫出生字詞,同桌合作,識記字形,理解詞意。

 (3)思考課文講了壹件什麽事?

 (4)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記號,與同桌討解決。

 2.學生按要求自學,教師巡視指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3.反饋交流自學情況。

 課件出示:

 (1)交流詞意,掌握字形。

 (2)課文講了壹件什麽事?

 三、隨問題讀文,重點研讀小徒弟的畫

 1、畫師要考徒弟什麽?讀出相應的段落。(板書:畫多)

 2、畫師考得結果怎樣?哪壹句是寫結果的?

 課件顯示:畫師看了他倆的畫,沒有露出滿意的神情。當他拿起小徒弟的畫時,禁不住點頭稱贊。

 讀壹讀,可以提出哪些問題?

 (三個徒弟各畫了什麽?為什麽畫師不滿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畫,而對小徒弟的畫卻點頭稱贊?)

 3、根據問題研讀課文:

 誰讀懂了第壹個問題?匯報壹下:(指名匯報,相機朗讀)

 ⑴ 大徒弟畫了什麽?要讀出“多”要強調哪些字詞?指名讀 (板書;很多小駱駝)

 ⑵ 二徒弟畫了什麽?從哪裏看出多?(板書:許多駱駝頭)

 ⑶ 三徒弟畫了什麽?讀壹讀畫的內容 (板書:兩只在山谷中走)

 小徒弟畫得多嗎?從哪裏看出很少?(幾條、壹只、另壹只)

 4、比較三幅畫,體會小徒弟畫的妙處:

 課件顯示三幅畫

 師:這三幅畫,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畫得更多,為什麽畫師對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畫反而不滿意,而對小徒弟的畫,畫師卻點頭稱贊?妳能體會其中的妙處嗎?(四人小組討論,然後交流)

 請妳們當小畫師用“雖然……但是……”評評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畫,用“不但……而且……”“因為……所以……”來評評小徒弟的畫。

 5、畫師是怎麽評價的?(顯示畫師的話)

 ⑴ 讀壹讀畫師的話。

 ⑵ 理解“若隱若現”。

 課件顯示:“若”的意思:① 要是;② 妳;③ 好像。應選擇哪壹種?連起來說意思。

 ⑶ 小徒弟的畫中,哪只駱駝是若隱若現的?這樣畫有什麽妙處?

 6、聽了畫師的話,妳們明白畫師為什麽稱贊小徒弟的畫了嗎?

 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沒有?妳從哪個字看出來?

 什麽叫“恍然大悟?”他們“悟”到了什麽?用“原來──”說話。

 7、小徒弟是怎樣表現出駱駝多的?(板書:以少代多)

 8、齊讀課文,把妳悟到的東西通過朗讀把它表現出來。

 9、課件出示:妳還有其他辦法畫出更多的駱駝嗎?

 四、拓展內容

 引言:像這樣想別人沒想到的故事還有很多,我們再來學壹篇。

 課件出示:(故事連連看三)  《踏花歸來馬蹄香》:

 妳從哪裏看出這個人的畫很有創意?他是怎麽表現出香的?

 課件出示:說說妳收集來的有關創新的故事:

 妳有沒有聽到過類似的故事?(學過的課文中有沒有?)或者妳有沒有想到別人沒想到的事?

 五、拓展練習

 1、導語:這壹單元講了這麽多的故事,我們也來練習寫個故事吧。

 2、課件出示:(故事連連看四)《十裏蛙聲出山泉》的畫及簡介

 啟發:課文中,作者是怎樣把壹個故事寫得引人入勝的呢?。

 2、每人在本上寫故事,而後交流。

 3、總結全文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只要肯動腦筋,大膽創新,就會有很多新發現,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所以,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們也要多動腦筋,多想別人沒想到的事,做壹個有創新精神的孩子。

 五、板書設計

 12 想別人沒想到的事

 (不滿意)  大徒弟 許多小駱駝

 畫師(不滿意)  二徒弟 許多駱駝頭

 (稱 贊)  小徒弟 兩只在山谷中走(妙在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