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網絡,尤其是網遊、網聊等等給了我們很多家長帶來了無盡的心理陰影,而當下的智能手機可以說是有過之而不及,除了手遊、聊天,還有直播、以及各種很有感官刺激的圖文、視頻等等,所以對於很多家長而言,手機簡直是比手雷更可怕的存在。
孩子借助電子產品例如平板、手機等等學習也已經是比較普遍的事情了,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如果我們會發現有些問題,孩子根本不需要自己思考,只要拿起手機拍壹下,答案、過程、講解等等應有盡有。
所以我們就不得不擔心,如果孩子通過這種方式投機取巧、自欺欺人的話會怎樣。
例如標題這樣的問題,壹定是令很多父母都很糾結——在我們享受互聯網、智能裝備帶來的福利同時,也不得不去承擔起因此而帶來的種種負面影響。
可以用手機查題
隨著我孩子年級升高,所學內容難度越來越大,很多時候我自己都不得不去網上查壹下題目(例如孩子的奧數題)的答案才敢給孩子講——因為我也不敢保證我給他講的方法就是合適的或者我做出來的答案就壹定是正確的。
至於孩子自己是很少會自己去查題的,壹般來說他會自己去想,實在想不出來了他會問我。
就我家孩子來說,別說是查題了,就算是壹套題答案就在下面我孩子也不會看的,壹方面是他應該有莫名的自信,另壹方面是他已經習慣了做自己的而不會去關註答案——這壹點我們從壹年級起就已經有做要求並且讓孩子明白如下幾個道理:
1、學習是給自己學的,不是為了我們或者老師而學的。
2、學不會沒關系,都會還學什麽、壹學就會還有何值得學的?壹遍不行我們兩遍,兩遍不行就三遍,壹種方法不行我們就換另壹種,還是不行就再換……問題總是會解決的,只要我們能夠正視它們。
3、誠信比什麽都重要,弄虛作假只能騙自己,錯過了發現自己不足就有可能留下巨大的隱患。
4、實在不行的時候看答案也可以,但是重要的不是“答案”本身,而是“過程”以及自己為何想不到的“反思”。
在我家如無意外,孩子每天都會做壹些課外補充學習,通過壹些難度較大、考查面較廣、較深的練習可以發現很多掌握不好或者理解不夠的知識漏洞。我從不會因為孩子不會或者做錯就說他什麽,很簡單,不會或者錯了我們就學唄。
孩子沒壓力也就不會“投機取巧”,因為他知道:這是給他自己學的!
所以,用手機查題的本身我認為並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查題的目的很關鍵!是為了更好的理解掌握呢,還是為了糊弄?
只要能夠做到這點,那麽通過智能設備盡快的獲取豐富的資源幫助自己學習,那麽顯然就是壹件非常值得提倡的事情,但是如果僅僅是寫給別人看的,自己並未花時間去思考、研究,那麽這就真的沒必要了。
避免“二次”危害
其實以上的道理並不難讓孩子明白、接受,孩子自身多數情況下也能夠相通這些問題。
在我看來,讓孩子用手機查題最大的危害往往並不是“查題”的本身,而是因為“查題”而帶來的“依賴”、“沈迷”等等,例如:
1、盡管道理孩子都懂,但是面對大量的作業、時間緊張、精神壓力大等等問題孩子可能會真的只是裝裝樣子簡單思考壹下,然後就“理所應當”地去查答案了。
2、有部分孩子會打著“查題”或者“學習”的旗號用手機、要求買手機,但是實際上他們在用手機的大部分時間裏並不是在學習或者查題,而可能是聊天、玩遊戲、看小視頻等等。
雖然對父母來說可能會覺得時間“並不長”,但是這就好比壹個人學“抽煙”壹樣——我不知道有沒有人知道這種體驗,即最初的時候無論是因為好奇還是環境要求,壹個人開始抽煙都會在很長壹段時間裏不會上癮,說不抽就不抽了的,這種認識會壹直伴隨著自己,但是突然有壹天他就會發現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自己會主動地去想抽壹支煙了……到那個時候如果還不去控制,那麽接下來的發展就是徹底的上癮了。
孩子用手機這點在我看來也是壹個道理——不要總是覺得孩子“只用壹會”就沒事兒了,越來越多的“壹會”帶來的影響是會不斷累加的。例如壹個遊戲,我們其實是很難做到只有在玩的時候采取思考它,而是很多時候在平常就會圍繞著這個遊戲去想更好的玩法、做哪些調整、去看看有沒有相關的經驗……對孩子來說,他們可以上課時候想,也可以在寫作業時候想……
所以,給孩子手機查題沒問題,但是盡量還是查完了就要求孩子趕緊放回,或者幹脆就在妳眼皮子底下查就行了,初期這個過程搞得麻煩點,後期成為習慣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