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筆畫:11,順序:橫折、橫、豎折折鉤、點、撇、豎、橫折、橫、橫、橫、豎。
彈,漢語常用字(壹級字),讀作dàn或tán,最早見於甲骨文,其本義為彈弓,又可引申為用手指敲擊、撥或敲樂器,彈劾等義。說文解字:行丸也。從弓單聲。?,彈或從弓持丸。徒案切。說文解字註:行丸也。
左傳。晉靈公從臺上彈人。而觀其避丸也。引申為凡抨彈、糾彈之偁。從弓。單聲。徒案切。十四部。亦平聲。又鬼彈。《水經註》:永昌郡北山水傍,瘴氣特惡,氣中有物,不見其形,其作有聲,中木則折,中人則害,名曰鬼彈。
康熙字典:〔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徒案切。《正韻》杜晏切,?音憚。《玉篇》:行丸也。《吳越春秋》:彈生於古之孝子。孝子不忍見父母為禽獸所食,故作彈以守之。李尤《彈銘》:昔之造彈,起意弦木。以彈為矢,合竹為樸。
又《廣韻》徒幹切《集韻》《韻會》唐幹切。《正韻》唐闌切,?音檀。《廣韻》射也。《集韻》彈丸射也。《左傳·宣二年》:晉靈公從臺上彈人,而觀其避丸也。又擊也。《史記·孟嘗君傳》:馮驩彈其劒而歌。
字源演變
形聲字。甲骨文字形中,有壹個像弓上張弦,弦上著以“彈丸”之形,六書屬於合體象形。壹個從弓、從攴,像弓上有彈丸,會合張弓引弦,發射彈丸的意思。弦上弓弦,彈動形象猶存,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從弓,單聲。“單”之形聲演變,參“單”字條。
單(繁體)簡化作“單”,“彈”類推簡化作“彈”。《說文》:“彈,行丸也。”本義是彈弓。《戰國策·楚策四》:“不知夫公子王孫左挾彈,右執丸,將加己十仞之上。”引申指彈丸。這些意義的“彈”字讀為d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