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的確很犀利。
MarginNote可以說是目前最強大的閱讀神器,為什麽說它強大呢?因為它集合了 內容集成、標註、筆記、翻譯、思維導圖、主流生產力工具的存儲甚至聯動記憶等 功能,可以說是非常逆天了。
說了這麽多,應該如何操作這個神器呢?下面我僅說說就我層面上的使用方法:
1)有三個妳必須要知道的模式
大綱模式
腦圖模式
混合模式
說完了三個模式後,讓我們談談使用過程中的技巧
卡片檢索
MarginNote是由國人開發者Min獨立完成的壹款筆記App,適用於Mac、iPad、iPhone。它將PDF/EPUB閱讀器和多種學習工具集成起來,支持方便的從網絡搜索和下載書籍,使得學習者可以在學習時從不同的維度將知識進行重組連接,從而達到記住領會的效果,重塑學者的學習方式。
Marginnote曾被App store 評為月度最佳應用,列為編輯推薦; 被Appso評為2016年最贊的10個iOS應用之壹; 被丘鵬飛評為2017年最貴卻不心痛的iOS應用。
作為壹款為深度閱讀和學習提供強大功能的輔助工具,與大多軟件不同的是,市面上的閱讀器功能它都有,MarginNote註釋顯示在書頁的側邊欄,細節優化得很好,開發者很用心。 且支持語音備忘、塗畫標記、文字說明等多種輔助備註方式,支持自由添加筆記、音頻、手繪等,不受頁面尺寸制約,就像在紙上的空白邊緣處記筆記壹樣。標註方便搜索便捷,還支持將筆記自動同步到 Evernote 、Dropbox。
MN可以將巨量的內容信息整合到壹張小卡片上,提高信息密度,可自定義卡片顏色,在MN中做筆記是加深思考的過程,側重結構化,加深對內容的理解並且引用方便,可隨時查看原文。 MN的 整理筆記可以通過用思維導圖和大綱兩種方式,能做到主題閱讀和適應碎片化閱讀。軟件支持中文,界面比較清爽,使用起來還是比較方便的。
最新的MarginNote 3新增了OCR功能,可以將掃描版PDF中的圖片內容轉換為文字,免去了手動輸入的麻煩。對於每天都要跟文獻打交道的人來說,這是壹款真正能夠幫助妳的工具。
我妳這招自問自答的廣告玩的很溜嘛
MarginNote可以說是目前最強大的閱讀神器,為什麽說它強大呢?因為它集合了內容集成、標註、筆記、翻譯、思維導圖、主流生產力工具的存儲甚至聯動記憶等功能,可以說是非常逆天了。
說了這麽多,應該如何操作這個神器呢?下面我僅說說就我層面上的使用方法:
1)有三個妳必須要知道的模式
大綱模式
腦圖模式
混合模式
說完了三個模式後,讓我們談談使用過程中的技巧
卡片檢索
作為壹款深度閱讀工具,用MarginNote進行學bai習無疑是最適合的。MarginNote設計簡潔,功能強大,隨著使用的深入,會逐步發現它大量隱藏的功能,可以滿足所有愛學習人士的要求。
打開壹本書打開MarginNote後,點擊右上角的“+”號,妳可以直接添加壹本書;或者從其他書籍工具“分發”到MarginNote。Tips:1、點擊書名右側的“i”按鈕,可“打開”、“重命名”、“刪除”該書。
書籍分類管理為了便於書籍的管理,我們可以通過設置標簽的方式進行分類。1、點擊左上角“Add Tag”在其下方的左側欄就會出現壹個新的標簽,並可以輸入任何名字,最後輕點屏幕即完成便簽的建立。2、點擊右側書籍列表中,每本書名的下面的“TAGS”即可對某書設置標簽,每本書是可以擁有多個標簽的。Tips:1.標簽右側數字表示歸於本標簽的書籍數目。2.標簽修改:通過輕點某標簽名的文字激活。3.標簽排序:長按某標簽,當標簽懸浮後,可對標簽進行排序4.標簽歸類:將某標簽向左、右側短滑動,可調整此標簽的從屬關系。5.標簽刪除:將某標簽向右側長滑動,可彈出刪除提示,確認後刪除
同步EverNote通過與EverNote的同步,可以確保對書籍的註釋不會丟失。1、點擊左側下方,進入“Settings”頁面可以進行UI Styles、EverNote sync等相關設置。2、點擊“EverNote Sync”設置“Evernote connection”及“Sync Internal”Tips:1、與Evernote同步後,所有註釋均會在Evernote -> Notebooks -> MarginNote按書名進行同步存儲。
斯蒂芬·平克說:“寫作之難,在於把網狀思考,用樹狀結構,體現在線性展開的語句裏。”
我覺得,對應的,閱讀之難,在於從線性展開的語句裏,重組成樹狀結構,再抽象為網狀思考。就在三個月前,我驚喜地發現了壹款閱讀+筆記軟件能解決這個難點。它就是Marginnote(以下簡稱MN)。
icon
上壹篇《撿貝殼的人—卡片學習法》從“道”的角度闡述了卡片的好處和使用原則,那麽這壹篇則說壹下“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沒有壹款稱手的神兵利器,怎敢在知識的海洋裏盡情遨遊呢~
介紹MN之前得先說下MN的成績和頭銜,光是我說好,沒有用,大家說好才是真的好。
被App store 評為“ 月度最佳應用”,列為“編輯推薦”;
被Appso評為2016年最贊的10個iOS應用之壹;
被丘鵬飛評為2017年最貴卻不心痛的iOS應用,沒有之壹;
正如同官網上所說, Marginnote是壹款會重塑妳學習方式的閱讀筆記軟件。 當之無愧。 自從用了MN,我就再也沒寵幸過kindle了。而且現在都只看電子書,不看紙質書了。雖然明知道電子書在元認知、記憶回放、深度理解、工作記憶加工、註意力持續時間上弱於紙質書(2011),但依然投入MN的懷抱。
MN簡直是深度學習者的大寶SOD蜜,真的天天見。
好了,聽我吹了那麽久MN,那麽用MN做讀書筆記的正確姿勢是什麽樣子的呢?
以下是主要的閱讀+筆記流程,界面如下:
區域①是閱讀區,顯示的是學習材料(格式為PDF或EPUB),在材料上標註的部分會在區域②(筆記加工區)自動地形成壹張卡片(cards),卡片自由組合形成思維導圖(mindmap)。區域①右側是筆記以批註形式顯示的樣子,我壹般都會關閉。
MN 基本功能齊全且好用 ,市面上的閱讀器功能它都有,而且細節優化得很好,開發者很用心。以下幾個設計我認為可圈可點:
標註方便:包括熒光筆高亮、劃線、頁面書寫、圈註等功能。
搜索便捷:內含字典翻譯和網絡搜索。只需要在材料選中特定字句,就能以它為關鍵詞在知乎、百度、Google、Wiki 上查找。整個操作不需要跳轉至其他界面就能完成。找到需要的圖片可以直接拖拽到MN中成為圖片筆記。
分割書視圖:可以兩三本書壹起對比著看
當然有這些還不足以成為我心目中的神器,接下來要說的是,MN中我最心水的兩個設計理念:
壹、卡片
1、秉承著最小化行動的原則,在MN上,能把巨量的信息裁剪成壹張張小卡片:標註的內容會自動在mindmap中形成壹張卡片,然後可以在卡片上做筆記(打字、語音、圖片、手寫都行)
且看壹個例子:
首先通過標註生成的卡片只有原文(區域①),我壹般是概括總結下原文形成標題(區域②),然後發散地寫壹下感想與心得(區域③),讓新的知識和我已經知道的知識縫合在壹起。 這樣針對壹個知識點,既有總結又有發散,就做到了華羅庚所說的“把厚書讀薄,把薄書讀厚”。
寫筆記時,界面可以全是編輯卡片的界面, 讓心力全都聚焦於壹張小小的卡片中, 提高信息密度。而且閱讀界面和筆記界面切換流暢,意隨心動。
2、可以用卡片顏色來區分不同類型的卡片,這個是自定義的。
這是我目前的顏色定義:
淡黃色:概念卡
淡綠色:技巧行動卡
桃紅色:反常識卡
橙黃色:人名卡或故事例子卡
湖藍色:金句美學卡
紫紅色:術語模因卡
中灰色:原文論述正確性存疑。
卡片定義了顏色或者打上標簽(Hashtag), 方便集成並提取相同主題的卡片,再也不用逐個筆記去翻閱了。
3、卡片還能在MN裏復習,復習算法是符合間隔效應的, 和anki類似。同時也支持導出卡片到anki,anki是壹款國外很火也很贊的壹款提高記憶效率的軟件。 我從來沒試過導出到anki的功能,因為目前看的材料都不需要背,而且我anki的卡片都是喜歡自己做的。(我用MN之前就用了anki)不過看到開發者能考慮到卡片復習並且支持anki,對我來說是心有戚戚,32個贊馬上送上。
4、點擊卡片後能立馬回到原文,隨時查看原文,重復看上下文:加深理解+引用方便;
二、思維導圖
1、在MN的混合模式下,妳可以邊看材料邊做思維導圖,重新按照妳的理解去組織筆記和重要信息的邏輯關系。
為什麽能做思維導圖那麽重要?
MIT 認知科學家 Josh 發表在 pnas 的論文中,比較了抽象知識的不同表征結構,如星形結構、聚類結構、環形結構等等,最終發現,人類的最佳抽象知識結構是樹形結構。
安人心智的科學總監陽誌平曾說:
不僅如此,在思維導圖中,卡片之間還可以添加聯系:按住壹張卡片後,會出現氣泡,把氣泡移到另外壹張卡片上即可建立連接,是以壹條虛線顯示。此後,建立了通道後的卡片可以隨意切換。讓樹狀結構變成網狀思維。
2、使用MN能做到主題閱讀和適應碎片化閱讀:
MN支持就壹個主題建立壹個筆記本,然後把這個主題中精彩的PDF資料都拖進去,很適合主題閱讀;在網頁上看到的相關資料通過EPUB轉存功能拖進來,把網頁上的碎片化的知識下載下來,離線也能查看。
要說的壹個小技巧就是:我經常是用瀏覽器自帶的閱讀模式,屏蔽廣告,純凈閱讀。因為有時候下載web時會有亂碼或其他我不想要的內容,所以我是打印網頁為PDF。用Safari打印網頁後,雙指放大要打印的頁面,右上角才會出現個“分享到MN”。
說下我兩個使用習慣:
1、與Evernote(印象筆記)同步
在MN上做的筆記可以壹鍵導出到Evernote上。 用MN閱讀和結構化知識體系,在Evernote上收集並儲存知識,(印象上的筆記也有卡片視圖模式哦~),方便寫作時調用。
Evernote卡片視圖
2、MN導入Evernote後,重寫卡片
如果只在MN上高亮標註、劃線標重點的話,其實和那些拿著五顏六色熒光筆在書上塗來塗去的做法沒有本質上的區別,都是低效的學習方式,不符合“必要難度”理論。
對我而言,在MN中做筆記是加深思考的過程,側重結構化。而把筆記本導入印象,再重寫卡片的過程則是加強記憶的過程,註重內化。
MN的回憶模式能模糊原文而且卡片能只顯示標題。這樣就可以在印象中對著標題或關鍵詞, 主動回憶原文內容,嘗試用自己的話來表述。 這樣不僅能加深記憶,而且寫作時有了很多預制的素材。
如同裝配式建築建造起來特別快壹樣,早已經過妳轉化的素材就像加工好的配件,在別人還在搬磚和水泥的時候,妳就已經開始搭建了,寫起來賊快。
妳問有沒有Win版本?
沒有,開發者說暫時不會開發Win端。別等了, 快點入手MacBook或iPad吧
妳說再等等?
不要等限免或者冰點價格啦,快點入手,早買早享受。我知道我不可能通過描述讓妳知道梨子的味道,所以建議妳親口嘗壹嘗,先用免費版體驗壹下,主要功能都壹樣,就是導出有數量限制(iPad版)。
西蒙說,“科學第壹要義是,如果有人遞給妳壹件秘密武器,妳最好用起來。 ”
吶,給妳~
啟動吧,少年!
推薦閱讀:
《撿貝殼的人—卡片學習法》
沒有使用過,可以在360軟件中下載 安裝,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