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現在是壹個國際化大都市,“深圳”這個名字在全世界都有很高的知名度。但就在二十多年前,“深圳”還只是寶安縣下的壹個小鎮。那麽,“深圳”這個名字是怎麽來的呢?
七八百年前,我們的祖先來到福田、羅湖發展。沈睡了千萬年的荒山逐漸變成了良田。當時從銀湖到筆架山東側,有壹條又深又長的土溝,壹路向下延伸,經過蔡屋圍附近,與深圳河相連。銀湖、筆架山的山泉也順著這條深溝流下,當地人稱這條深溝為“深圳”。根據《現代漢語詞典》和《新華字典》,“深圳”是壹個方言詞匯,主要流行於廣東,意為“田間溝”。田野間的壹條深溝,按當地方言習慣自然叫“深圳”。因為這條又深又長的海溝成了這片地方地貌的壹大特色,“深圳”也成了這片土地的代名詞。久而久之,人們壹致同意把蔡屋圍到東門的地區稱為“深圳”。
娛樂民俗
在春節期間,老深圳的居民,尤其是寶安縣的居民,會舉行各種民間舞蹈,主要是舞獅、舞麒麟、舞龍、舞魚燈,分布在各個鄉鎮。其中舞獅、舞麒麟、舞龍較為常見,最具地方特色。舞獅和舞麒麟按屬分布。新安、福永、沙井、松崗和龔銘等粵語區到處都有舞獅活動。在客家人所屬的觀瀾、龍華、龍崗、橫崗、坪山、坪地、石巖、葵湧等地,麒麟舞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