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入死:人壹出生就往死路上追趕。
生之徒十有三:能壽終正寢的有三成,
死之徒十有三:夭折的有三成,
動之於死地,十有三:作死、找死去的有三成。?
? 夫:朋友們、同誌們!代詞、涵蓋詞。
何故:為什麽?
以其生生之厚:是因為人在生存過程中,奉養自己過於豐厚的緣故。
蓋聞善攝身者:我知道善於取得生存優勢的人是這樣子的:
陸行不遇兕虎:在陸地上活動不會遇到犀牛、老虎。(實為陵行不辟兕虎,後面再談。)
入軍不被甲兵:參軍不能被武裝起來去打仗。
兕無所投其角:犀牛角戳不到他,
虎無所措其爪:老虎抓不到他
兵無所容其刃:敵兵也殺不到他。
夫!何故:朋友們!這是為什麽呢?
以其人無死地:這是他從來沒把自己置身於危險的地方。
? 明眼人壹讀便心生疑惑,憑什麽他遇不到老虎?或換句話說,憑什麽犀牛、老虎、敵兵傷不了他?有人會回答他“善攝生”啊!那他是怎麽攝生的呢?這不是個大大的問題嗎?我存疑了很久。壹次重讀,我細看了到目前為止最古的版本——帛書《老子》原文,發現了有壹句裏,特別重要的壹字之差。帛書是“陵行不辟兕虎”,並不是“陸行”。而恰巧在重讀前,我無意間翻到過唐漢先生對甲骨文“陵”字的解讀。我敢妄言,妳讀不懂這個字,妳不可能會讀懂此章。
? 我先說點題外話吧,古代書籍都是靠手抄本才能被傳揚,把字抄錯是正常事,甚至抄書者不可避免的帶有自己臆斷——把字句篡改都是難免的。這就像《紅樓夢》少說也有二十幾個版本的源由所在。字,不要說抄錯會影響書的原味,即使不抄錯,字隨著時間推移,字義也會相應漂移。比如《五蠹》裏守株待兔的出處有這麽兩句原文:“走兔觸株,折頸而亡”。妳如用今天的小學生字典去解釋古典,那無異於刻舟求劍,妳會詫異,沒見過誰走路撞死在樹樁上。原來“走”字甲骨文原義是壹個人從陷阱裏逃跑出來狂奔地狀態——嗯,這就好理解兔子能撞死了。
? 好,言歸正傳,“陵”字甲骨文是壹個用繩綁著假肢的人在行路。老子用這個字來形容他的“柔弱”概念(看書找不到作者詞的概念是個大麻煩)。“陵行不遇兕虎”:壹個柔弱不堪的殘疾人是不會置身於險惡之中的——他根本沒這個能力,當然就不會遇到危險。只有武松這樣的強人,才會涉險敢與老虎玩命,其結果死裏逃生壹回。壹個瘸腳人早早就望崗卻步,止於險地了。
? 老子其觀點乃“柔弱勝剛強”,而“陵行不遇兕虎”是對這壹思想的形象闡釋。這壹形象比擬,在人世處處展現無誤,只不過,不知為什麽,人,被什麽遮蔽了這壹智慧視角,而不能自知。
? 妳看,最能打的拳王阿裏被挨得拳頭最多,最健美的運動員壽最短,最有權的人王(對應動物界獅王、狼王等)兇死最多,最尖端的產品被更新最快,最有“才”的人牢裏關得最多(裏面都是人才拉,說話又好聽——網紅小偷竊瓦辛格語),等等。從各個點線面都表達著“陵行”者在生存中的優勢。
? 接下來我稍微離開原文壹定距離再來解讀壹下:
? 出生入死:開章拋出壹個觀點。四字不作今天某人英勇無畏解。原義是——人壹旦形成胚胎就朝著死亡路上追趕而去。
?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由於人類腦容量的增加,而母體產道來不及相應進化——無法匹配,人類就有了獨有的難產麻煩(鬥牛犬的難產是因為人工幹預基因組合地造孽結果)。分娩時由於難產夭折掉三成,能活下來的三成。
? 人之生,動之死地十有三:“動”非動不動解,繁體字還保留了原義,它是重與力的組合的會意字,是辛勞之義——貶義詞;動詞,形容詞。妳活得很進取、發力,欲望被調動最高,那妳壹定是最辛苦之人。前幾年那個上海籍明星喬任梁突然自殺,他光鮮的背後,如果不是辛勞至極,他要自殺幹嘛?——這可不是個例。他們才是這社會裏最能“動”的人,卻在死亡邊緣混跡。
? 夫!何故:來賓們!這是為什麽呢?
? 以其生生之厚:第壹個“生”作動詞:生存、生活;第二個:形容詞又是副詞。譯:‘人類生存狀態過於貪婪的緣故’。舉壹例,今天把東西煮熟了吃,使得牙床不再用力,開始萎縮,可牙齒數量還是原來的數量,導致牙床裝不下,這就是今天牙診所遍布大街小巷的最根本原因。甚而,熟食還直接導致免疫力下降,就連各類癌癥都與熟食不無關系。這裏引用盧梭在《論人類不平等起源》裏的幾句話:“人,壹開始是為獲得必需品的能力,繼而演變為獲取剩余的能力,最為奇怪的是,需求越不自然與緊迫,激情越是高漲。最後再淪為奴隸”,“我們所經歷的苦難都是我們咎由自取的結果”,“而這些苦難,卻是仁慈的大自然已經為人類避開的”。盧梭用了幾頁紙——無意間——隔著時空為老子“生生之後”作了註解。
? 蓋聞善攝生者:我知道善於在生存中能取得優勢者是這樣子的:
? 陵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處於弱勢的人(瘸子),他從到達不了弄險的境地——到不了有老虎的地方,他即使要當兵,首長哪怕是眼瞎了也不會招個瘸子來——所以他穿不了盔甲,去當壹名死亡率很高的戰士。我用老家壹句俗語可以說清其要義——“淹死的都是膽大的”。所以遊泳高手毛澤東才會“會當擊水三千裏”,過後卻又發出“九死壹生如昨”的後怕——多危險啊。
? 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這裏特別提醒大家壹下,這三句無論如何不能於上面兩句聯起來當排比句讀,這三句是前面得出來的果,再用來鋪墊後面的論斷(無死地)。犀牛、猛虎、敵兵都傷不了他。
? 夫!何故?以其無死地:先生們,女士們!這是為什麽呢?這是他遠離險地才能高枕無憂的關鍵所在。
? 《老子》其主張是“柔弱勝剛強”,這壹核心是“無為”。此章“陵行”者是柔弱的代言人,是“無為而無不為”的論證。
? 是怎樣的壹個天道讓人這麽有為——把自己導進萬丈深淵,不能自已的?這個自詡的萬物之靈是如何開啟智慧的愚蠢的。
? 不成系統,敬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