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年前失去右手,他憑借左手成為第壹代萬元戶
46年前的壹次事故中,剛剛成年,對未來滿懷憧憬的馮景雲不幸失去右手。剩下壹只手的生活該如何繼續?他又是如何成為當地第壹代個體戶、第壹代萬元戶,第壹代家有彩電、用上煤氣的人? 日前,記者來到廣州市白雲區鐘落潭鎮竹壹村,聽馮景雲講述他自強不息、自力更生的工匠人生。 馮景雲依舊采用傳統技法雕刻印章 操作不慎痛失右手 苦練左手養家糊口 從竹壹村轉入安慶路,壹座普通的三層小樓出現在眼前。三樓陽臺外立面上的繁體隸書「 ”景雲樓”三個字,使這幢自建民宅有些與眾不同。這三個字是在1993年,馮景雲用左手為自家樓房親筆題寫的。 「 ”我現在做夢都能夢到1973年3月15日發生的事情。”馮景雲回憶,「 ”當時家裏窮,晚上加班幹活才有飯吃。”當日淩晨12點多,他把最後壹把麥穗放進電動脫粒機脫粒時,發現機器被麥稈之類的塞住,不動了。「 ”當時安全意識比較薄弱,我直接用右手去推,結果右手壹下子就被卷進去了”,隨後,馮景雲被救護車送往市第三人民醫院急救。 那壹年,馮景雲剛滿20歲,「 ”生活中的壹切都要重新學習,僅僅是用左手拿筷子夾菜、吃飯,就學了壹個多星期。”家境貧困,為了賺錢糊口,馮景雲曾經剪過兔毛,手受傷後還養過雞,「 ”那時候人很消沈,也很迷茫,但生活還要繼續,只有勞動才不會餓死,”馮景雲說。 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嶺南畫派大師馮曼碩被遣送回竹料老家,有時也會來家裏與馮景雲的爺爺聊天。「 ”大師畫畫時,我就在旁邊‘偷師’,把他扔進垃圾桶的廢品畫作撿回去,模仿學習,希望學點技術謀兩餐。”馮景雲說,大師見他如此勤奮好學,也不時指點壹二。 日復壹日的練習,馮景雲終於能用左手畫畫了,他就坐車「 ”山長水遠”地來到廣州街頭擺攤賣畫。「 ”壹兩元壹幅,不給錢給糧票也行,”馮景雲感嘆,「 ”後來越來越不好賣了,往往壹天下來,賣畫所得連吃飯、路費都不夠”,他只得放棄這門營生。 當時生產隊還沒有分田到戶,印章是每家每戶的生活必需品,大家擔稻谷、挑花生、收工資等時候,戶主都要蓋上私章,於是,村裏人開的刻章攤檔生意興隆。「 ”我爺爺、爸爸的書法遠近有名,他們每年都寫揮春來賣,我自己也有書法底子,如果我刻印章,壹定會比同鄉強。”受此啟發,放下畫筆的馮景雲又拿起刻刀,學習左手雕刻印章。 馮景雲的雕刻工具 左手握刀磨出厚繭 蒸鍋裏端燙菜沒感覺 單手生活已經比健全人艱難,就更別提刻章了。馮景雲請人用荔枝木做了壹個木座,將章坯材料放進木座內以便固定;自己買來白鋼刀,自己單手打磨、切割,打制出斜口刻刀、平口刻刀等壹整套刻章刀具,皆因「 ”自制的才用得順手”。 馮景雲只有小學文化,但他酷愛閱讀。他家衛生間裏的壹張小板凳上,擺放著壹本翻爛了的《幼學瓊林》,「 ”天文地理、歷史人物……什麽都有,真是壹部百科全書,我很喜歡看”,馮景雲說。為了把字刻得準確無誤,他大量閱讀語文類書籍,不時翻查篆刻字典、說文解字,看看某個字的出處,甲骨文等各種字體的演變及註釋,壹個字壹個字地學習積累。 馮景雲查閱字體 經年累月的刻苦練習,馮景雲刻章名氣漸起。他不僅拿到了市的營業執照,上世紀80年代,還參加了公安部門組織的相關考試,取得當時白雲區郊區第二名的優異成績,獲得公安機關頒發的特種行業許可證,從此包攬了當時大郊區企事業單位和私人印章的雕刻生意。 馮景雲回憶,生意最興隆的時候是上世紀80年代,那時剛剛改革開放,不少人下海經商,來刻章的人絡繹不絕,多數是合同專用章;還有遇到行政區劃調整時,鎮與鎮的合並、拆分,各種刻 *** 、財務章、工會章……用蛇皮袋壹袋袋地裝著去交貨。 「 ”那時候親戚、朋友來當徒弟,五個人壹字排開刻章,我負責刻字,其他人負責鏟深,磨平底部,流水作業,每天從早幹到晚。”馮景雲說,「 ”當時打份普通的工壹個月才壹百多塊錢收入,我最厲害的徒弟壹個月能賺3千多元。” 馮景雲刻的印章 因此,加班加點成為家常便飯。有壹回為了趕工,馮景雲坐在桌前壹熬就是三天三夜,「 ”那時候年輕,聚精會神也不覺得困”。長年緊握刻刀的左手磨出了厚厚的老繭,「 ”從鍋裏端出剛剛蒸好的菜,手完全感覺不到燙,”馮景雲說。 守法經營,誠信為人,價格合理,天道酬勤。作為當地第壹代個體戶,馮景雲憑著自己過硬的手藝,不僅養活了壹大家八口人,還成為當地第壹代萬元戶,第壹批看上彩電,用上煤氣的人。家裏還蓋起了幾層的小樓,著實令人羨慕。不少住得較遠的散客都慕名而來,請馮景雲刻章。 2017年5月,馮景雲被白雲區總工會授予「 ”白雲工匠”的稱號。 馮景雲曾經獲得白雲工匠獎項 跟潮流「 ”玩”電腦刻章 守傳統手工刻無止境 馮景雲家的壹樓,既是工作室也是會客室,墻上掛著朋友送的字畫,還有自己左手書寫的壹幅書法:「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馮景雲說他特別喜歡這幾個字,「 ”既是激勵自己,也是鼓舞家人。” 近20年來,隨著電腦刻章技術的普及,手工刻章逐漸沒落,電腦刻章店也是隨處可見,刻章效率大大提高。馮景雲緊跟潮流,在上世紀90年代末買回第壹臺電腦,並幾次更新換代,他的妻子也成為電腦刻章的主力幫手。 馮景雲也使用現代的電腦激光雕刻 「 ”無字(書法)不成畫,無章不成字。”馮景雲說,手工刻章的生意越來越少,但是不會消失的,「 ”附近不少書畫愛好者、書畫家壹直幫襯我,他們只用手工刻章,篆書、隸書等書法字體的特殊材質藝術印章,電腦是替代不了的。” 如今,隨著年紀漸長,身體的病痛也多了起來,66歲的馮景雲依然沒有放下雕刻刀,單手耕耘於方寸之間。遇到玉石壹類的堅硬石材,馮景雲需要請玉器師傅用微型金剛砂輪幫忙刻字,壹起完成自己獨立「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馮景雲的工具臺 壹張陳舊的木桌,小臺燈的光線柔和,荔枝木木座早已被磨得烏亮光滑。戴著350度老花鏡的馮景雲專註地低著頭,右臂扶著壹方壽山石,左手執著雕刻刀,刻意將章的外圈磨花,「 ”做出不光滑的效果,這樣看起來才更加自然。” 對於這門手藝能否後繼有人,馮景雲並沒有指望太多,「 ”年輕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他選擇繼續堅守傳統。「 ”追求藝術是無止境的,尤其是藝術刻章,需要苦心、恒心、耐心,我會壹直雕刻到做不動為止”,馮景雲笑言,「 ”顧客滿意,我就知足了。”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