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代稱有華夏、九州、中華還有“中夏”、“中原”、“諸夏”、“諸華”、“神州”、“海內”、“赤縣神州”、“絲國”、“四海”。
1、赤縣神州:中國稱為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包含了九個州。
2、神州:《中華大字典》:“神州,中國之別稱。”(譯文:神州,中國的代稱。)
3、海內:《史記·高祖本紀》:“威加海內兮歸故鄉”(譯文:我統壹了天下啊衣錦還鄉。)
4、四海:《史記·高祖本紀》:“大王起微細,誅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輒裂地而封王侯”:大王出身低微,誅殺暴亂叛逆,平定四海,有功勞的人就割地而封王封侯。
5、絲國:在世界其他國家對中國的稱呼中,以古希臘、古羅馬人為代表的歐洲人給中國起的名字最為獨特——“Serice”,意為“絲國”。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制作、最早使用絲綢的國家,大概在公元前六世紀,中國絲綢開始輸入歐洲;而絲綢的大量向歐洲出口,則始於公元前二世紀初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以後。
美麗柔軟的絲綢,讓歐洲人對這個遙遠神秘的東方古國充滿了想象,於是就有了“絲國”這個美麗的稱呼。
擴展資料
九州的說法源自大禹時代。傳說堯舜時,發大洪水,大地壹片汪洋。大禹治水成功後,分天下為九州,也就是九塊可以居住的陸地。
事實上,“州”從字形上看,是河流環繞著高地、山丘之形,每壹個“州”,都是壹個高於水面的可以住人的陸地板塊。這樣的陸地板塊***有九個,也就是“九州”。
大禹采用“治水須順水性,水性就下,高處鑿通,低處疏導”的治水理念,疏通河道,讓洪水快速通過,最終導之流入大海。經過13年的治理,洪水終於全部都向下遊流入海中,江河從此暢通,中華大地上也就初步形成了“九州”。
“華夏”壹詞最早出現於周朝,用來指代當時的國家疆域。“華夏”壹詞中的“夏”與第壹個朝代——夏朝的國號有著直接的聯系。
而“中華”壹詞,自古有之,現在更是納入國號“中華人民***和國”當中。依據現有文獻記載,“中華”壹詞產生時間應在魏晉以前,是天文用語,指的是浩瀚星空裏的中華東門、中華西門。
百度百科-中國